首先,使用下面的命令列出和系統相連的硬盤:
ls -l /dev | grep -E 'sd|hd'
輸出結果和下圖類似:
其中sdX代表分配給機器上對應硬盤上的設備名。
如果想要顯示出某個指定硬盤的信息(比如設備模式、S/N、固件版本、大小、ATA版本/修訂號、SMART功能的可用性和狀態),在運行smartctl命令時添加"--info"選項,並按如下所示指定硬盤的設備名。
在本例中,選擇/dev/sda。
smartctl --info /dev/sda
盡管最開始可能不會注意到ATA(譯者注:硬盤接口技術)的版本信息,但當需要替換硬盤時它確實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每一代ATA版本都保持向下兼容。例如,老的ATA-1或ATA-2設備可以正常工作在ATA-6和ATA-7接口上,但反過來就不行了。在設備版本和接口版本兩者不匹配的情況下,它們會按照兩者中版本較小的規范來運行。也就是說,在這種情況下,需要替換硬盤時,ATA-7硬盤是最安全的選擇。
可以通過這個命令來檢測某個硬盤的健康狀況:
smartctl -s on -a /dev/sda
在這個命令中,"-s on"標志開啟指定設備上的SMART功能。如果/dev/sda上已開啟SMART支持,那就省略它。
硬盤的SMART信息包含很多部分。其中,"READ SMART DATA"部分顯示出硬盤的整體健康狀況。
=== START OF READ SMART DATA SECTION ===SMART overall-health self-assessment rest result: PASSED
這個測試的結果是PASSED或FAILED。后者表示即將出現硬件故障,所以需要開始備份這塊磁盤上的重要數據!
下一個需要關注的地方是SMART屬性表,如下所示。
基本上,SMART屬性表列出了制造商在硬盤中定義好的屬性值,以及這些屬性相關的故障閾值。這個表由驅動固件自動生成和更新。
- ID:屬性ID,通常是一個1到255之間的十進制或十六進制的數字。
- ATTRIBUTE_NAME:硬盤制造商定義的屬性名。
- FLAG:屬性操作標志(可以忽略)。
- VALUE:這是表格中最重要的信息之一,代表給定屬性的標准化值,在1到253之間。253意味着最好情況,1意味着最壞情況。取決於屬性和制造商,初始化VALUE可以被設置成100或200.
- WORST:所記錄的最小VALUE。
- THRESH:在報告硬盤FAILED狀態前,WORST可以允許的最小值。
- TYPE:屬性的類型(Pre-fail或Oldage)。Pre-fail類型的屬性可被看成一個關鍵屬性,表示參與磁盤的整體SMART健康評估(PASSED/FAILED)。如果任何Pre-fail類型的屬性故障,那么可視為磁盤將要發生故障。另一方面,Oldage類型的屬性可被看成一個非關鍵的屬性(如正常的磁盤磨損),表示不會使磁盤本身發生故障。
- UPDATED:表示屬性的更新頻率。Offline代表磁盤上執行離線測試的時間。
- WHEN_FAILED:如果VALUE小於等於THRESH,會被設置成“FAILING_NOW”;如果WORST小於等於THRESH會被設置成“In_the_past”;如果都不是,會被設置成“-”。在“FAILING_NOW”情況下,需要盡快備份重要文件,特別是屬性是Pre-fail類型時。“In_the_past”代表屬性已經故障了,但在運行測試的時候沒問題。“-”代表這個屬性從沒故障過。
- RAW_VALUE:制造商定義的原始值,從VALUE派生。
作者:撒科打諢
鏈接:http://www.imooc.com/article/247258
來源:慕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