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數據庫系統概述
(一)、考核內容
(1) 數據庫系統的基本概念
(2) 數據描述與數據模型、關系模型
(3) 數據庫系統內部體系結構
(二)、考核要求
(1)了解數據庫、數據庫管理系統、數據庫應用系統的概念。
(2)了解數據描述與數據模型。
(3)了解層次模型、網狀模型的特點。
(4)理解關系模型的基本概念:關系、元組、屬性、屬性值、值域、分量、關系的狀態、關系模式、關系的鍵與屬性等。
(5)理解數據庫內部體系結構中的三級模式結構。
(6)了解數據庫系統內部體系結構中的兩級映像。
(一)選擇
1.在數據管理技術的發展過程中,經歷了人工管理階段、文件管理階段和數據庫管理階段。在這幾個階段中,數據數據冗余度最小、共享性最高的是( )階段。
A.數據庫管理 B.文件管理 C.人工管理 D.數據項管理
2. ( )是存儲在計算機內有結構的數據的集合。
A.數據庫系統 B.數據庫 C.數據庫管理系統 D.數據結構
3.數據庫系統的特性不包括以下()選項。
A.數據加工 B.數據共享 C.支持某種數據模型 D.減少數據冗余
4.數據庫的基本特點是 。
A.(1)數據可以共享(或數據結構化) (2)數據獨立性
(3)數據冗余大,易移植 (4)統一管理和控制
B.(1)數據可以共享(或數據結構化) (2)數據獨立性
(3)數據冗余小,易擴充 (4)統一管理和控制
C.(1)數據可以共享(或數據結構化) (2)數據互換性
(3)數據冗余小,易擴充 (4)統一管理和控制
D.(1)數據非結構化 (2)數據獨立性
(3)數據冗余小,易擴充 (4)統一管理和控制
5.是位於用戶和操作系統之間的一層數據庫管理軟件。
A.DBMS B.DB C.DBS D.DBA
6.數據庫(DB)、數據庫管理系統(DBMS)和數據庫(應用)系統(DBAS/DBS)三者之間的關系是()。
A.DB包括DBMS和DBAS/DBS B.DBAS/DBS包括DB和DBMS
C.DBMS包括DB和DBAS/DBS D.不能相互包括
7.數據庫系統與文件系統的主要區別是
A.數據庫系統復雜,而文件系統簡單
B.文件系統不能解決數據冗余和數據獨立性問題,而數據庫系統可以解決
C.文件系統只能管理程序文件,而數據庫系統能夠管理各種類型的文件
D.文件系統管理的數據量較少,而數據庫系統可以管理龐大的數據量
8.數據庫系統不僅包括數據庫本身,還要包括相應的硬件、軟件和()
A.數據庫管理系統 B.數據庫應用系統 C.相關的計算機系統 D.各類相關人員
9.數據庫類型是按照( )來划分的。
A.文件形式 B.數據模型 C.記錄形式 D.數據存取方法
10.數據庫的概念模型獨立於 ( ) 。
A.具體的機器和DBMS B.E-R圖
C.信息世界 D.現實世界
11.在數據庫中,下列說法()是不正確的。
A. 數據庫避免了一切數據的重復
B. 若系統是完全可以控制的,則系統可確保更新時的一致性
C. 數據庫中的數據可以共享
D. 數據庫減少了數據冗余
12.數據庫具有 ① 、最小的 ② 和較高的 ③ 。
① A.程序結構化 B.數據結構化
C.程序標准化 D.數據模塊化
② A.冗余度 B.存儲量
C.完整性 D.有效性
③ A.程序與數據可靠性 B.程序與數據完整性
C.程序與數據獨立性 D.程序與數據一致性
13.()是存儲在計算機內有結構的數據的集合。
A.數據庫系統 B.數據庫
C.數據庫管理系統 D.數據結構
14.在數據庫中存儲的是( )。
A.數據 B.數據模型
C.數據以及數據之間的聯系 D.信息
15.數據庫是在計算機系統中按照一定的數據模型組織、存儲和應用的(①),支持數據庫各種操作的軟件系統叫做(②),由計算機、操作系統、DBMS、數據庫、應用程序及用戶組成的一個整體叫做(③)。
①A.文件的集合 B.數據的集合
C.命令的集合 D.程序的集合
②A.命令系統 B.數據庫系統
C.操作系統 D.數據庫管理系統
③A.數據庫系統 B.數據庫管理系統
C.文件系統 D.軟件系統
16.在數據庫中,產生數據不一致的根本原因是( )。
A.數據存儲量太大
B.沒有嚴格保護數據
C.未對數據進行完整性控制
D.數據冗余
17.數據庫管理系統(DBMS)是() 。
A.一個完整的數據庫應用系統 B.一組硬件
C.一種系統軟件 D.既有硬件,也有軟件
18.數據庫管理系統的工作不包括( )。
A.定義數據庫
B.對已定義的數據庫進行管理
C.為定義的數據庫提供操作系統
D.數據通信
19.數據庫系統的核心是( )。
A.編譯系統 B.數據庫
C.操作系統 D.數據庫管理系統
20. 數據庫管理系統能實現對數據庫中數據表、視圖等對象的定義、修改和刪除,這類語言稱為()
A.數據定義語言(DDL) B.數據操縱語言(DML)
C.數據查詢語言(DQL) D.數據控制語言(DCL)
21. 數據庫管理系統能實現對數據庫中數據的查詢、插入、修改和刪除等操作,這種功能稱為( ) 。
A.數據定義功能 B.數據管理功能 C.數據操縱功能 D.數據控制功能
22. 數據庫系統的特點是() 、數據獨立、減少數據冗余、避免數據不一致和加強了數據保護。
A.數據共享 B.數據存儲 C.數據應用 D.數據保密
23. 數據庫(應用)系統是由( ) 組成。
A.數據庫管理系統、應用程序系統、數據庫
B.數據庫管理系統、數據庫管理員、數據庫
C.數據庫、數據庫管理系統(及其開發工具)、應用系統、數據庫管理員和用戶
D.數據庫管理系統、數據庫、用戶
24.數據庫系統不僅包括數據庫本身,還要包括相應的硬件、軟件和()
A.數據庫管理系統 B.數據庫應用系統 C.相關的計算機系統 D.各類相關人員
25.數據庫管理系統是( )。
A.操作系統的一部分 B.在操作系統支持下的系統軟件
C.一種編譯程序 D.一種操作系統
26. 數據庫管理系統(DBMS)是( ) 。
A.數學軟件 B.應用軟件 C.計算機輔助設計 D.系統軟件
27.在數據庫系統中,通常用三級模式來描述數據庫,其中 ① 是用戶與數據庫的接口,是應用程序可見到的數據描述, ② 是對數據整體的 ③ 的描述,而 ④ 描述了數據的 ⑤ 。
A.外模式 B.模式 C.內模式
D.邏輯結構 E.層次結構 F.物理結構
28.據庫系統的數據獨立性是指 ()。
A.不會因為數據的變化而影響應用程序 B.不會因為系統數據存儲結構與數據邏輯結構的變化而影響應用程序
C.不會因為存儲策略的變化而影響存儲結構 D.不會因為某些存儲結構的變化而影響其他的存儲結構
29. 數據庫系統的基礎是( )。
A. 數據結構 B. 數據庫管理系統 C. 操作系統 D. 數據模型
30.層次型、網狀型和關系型數據庫划分原則是( )。
A.記錄長度 B.文件的大小 C.聯系的復雜程度 D.數據之間的聯系
31. 傳統的數據模型分類,數據庫系統可以分為三種類型( )。
A.大型、中型和小型 B.西文、中文和兼容 C.層次、網狀和關系 D.數據、圖形和多媒體
32. 層次模型不能直接表示()。
A. 1 :1關系 B.1 :m關系 C. m :n關系 D.1 :1和1 :m關系
33. 關系模型中,一個候選鍵是()。
A. 可由多個任意屬性組成
B. 至多由一個屬性組成
C. 可有一個或多個其值能唯一標識該關系模式中任何元組的屬性組成
D. 以上都不是
34. 邏輯數據獨立性是指()。
A. 模式改變,外模式和應用程序不變 B. 模式改變,內模式不變
C. 內模式改變,模式不變 D. 內模式改變,外模式和應用程序不變
35. 數據庫系統的最大特點是( )。
A.數據的三級模式和二級映像 B.數據共享性
C.數據的結構化 D.數據獨立性
36. 在數據庫三級模式間引入二級映像的主要作用是( )
A.提高數據與程序的獨立性 B.提高數據與程序的安全性
C.保持數據與程序的一致性 D.提高數據與程序的可移植性
37.據庫的三級模式結構中,描述數據庫中全體數據的全局邏輯結構和特征的是()
A.外模式 B.內模式 C.存儲模式 D.模式(邏輯模式)
38.對數據庫物理存儲方式的描述稱為( )
A.外模式 B.內模式
C.概念模式 D.邏輯模式
39.數據庫中,數據的物理獨立性是指 () 。
A.數據庫與數據庫管理系統的相互獨立
B.用戶程序與DBMS的相互獨立
C.用戶的應用程序與存儲在磁盤上數據庫中的數據是相互獨立的
D.應用程序與數據庫中數據的邏輯結構相互獨立
40. 將數據庫的結構划分成多個層次,是為了提高數據庫的 ① 和 ② 。
①A.數據獨立性 B.邏輯獨立性 C.管理規范性 D.數據的共享
②A.數據獨立性 B.物理獨立性 C.邏輯獨立性 D.管理規范性
41. 據庫系統的數據獨立性是指( )。
A.不會因為數據的變化而影響應用程序
B.不會因為系統數據存儲結構與數據邏輯結構的變化而影響應用程序
C.不會因為存儲策略的變化而影響存儲結構
D.不會因為某些存儲結構的變化而影響其他的存儲結構
42.在數據庫系統的三級模式結構中,用來描述數據的全局邏輯結構的是( )。
A.子模式 B.用戶模式 C.模式 D.存儲模式
43. 將數據庫的結構划分成多個層次,是為了提高數據庫的 ① 和 ② 。
①A.數據獨立性 B.邏輯獨立性
C.管理規范性 D.數據的共享
②A.數據獨立性 B.物理獨立性
C.邏輯獨立性 D.管理規范性
44. 在關系數據庫中,視圖是三級模式結構中的()
A.內模式 B.模式 C.存儲模式 D.外模式
45. 層次型、網狀型和關系型數據庫划分原則是( )。
A.記錄長度 B.文件的大小
C.聯系的復雜程度 D.數據之間的聯系
46. 按照傳統的數據模型分類,數據庫系統可以分為三種類型( )。
A.大型、中型和小型 B.西文、中文和兼容
C.層次、網狀和關系 D.數據、圖形和多媒體
47. 數據庫的網狀模型應滿足的條件是( )。
A.允許一個以上的結點無雙親,也允許一個結點有多個雙親
B.必須有兩個以上的結點
C.有且僅有一個結點無雙親,其余結點都只有一個雙親
D.每個結點有且僅有一個雙親
48.數據庫可按照數據分成下面三種:
(1)對於上層的一個記錄,有多個下層記錄與之對應,對於下層的一個記錄,只有一個上層記錄與之對應,這是 ① 數據庫。
(2)對於上層的一個記錄,有多個下層記錄與之對應,對於下層的一個記錄,也有多個上層記錄與之對應,這是 ② 數據庫。
(3)不預先定義固定的數據結構,而是以“二維表”結構來表達數據與數據之間的相互關系,這是 ③ 數據庫。
A.關系型 B.集中型 C.網狀型 D.層次型
49. 在數據庫設計中用關系模型來表示實體和實體之間的聯系。關系模型的結構是( )。
A.層次結構 B.二維表結構
C.網狀結構 D.封裝結構
1.A 2.B 3.A 4.B 5. A
6. B 7. B 8.D 9. B 10. A
11. A 12.①B ②A ③C. 13. B 14.C 15.①B ②D ③A
16. D 17. C 18. C 19. D 20. A
21. C 22. A 23. C 24. D 25. B
26. D 27. ①A ②B ③D ④C ⑤F 28. B 29. D 30. D
31. C 32. C 33. C 34. A 35. A
36. A 37. D 38. B 39. C 40.B
41. B 42. C 43. B 44. D 45. D
46. C 47. A 48. ①D ②C ③A 49. B
(二)概念、術語:
1. 數據庫( DataBase ,簡稱 DB )
2.數據庫系統( DataBas 。 Sytem ,簡稱 DBS )
3.數據庫管理系統( DataBase Management sytem ,簡稱 DBMs )
4.關系模式
5.候選鍵
6.外鍵
7.概念模式
簡述:
(1)簡述文件系統與數據庫系統的區別。
(2)簡述文件系統與數據庫系統的聯系。
(3)簡述數據模型的概念、數據模型的作用和數據模型的三個要素。
(4)簡述層次模型的基本概念,舉出一個層次模型的實例。
(5)簡述網狀模型的概念,舉出三個網狀模型的實例。
(6)簡述關系模型的概念,定義並解釋以下術語: ( l )關系( 2 )屬性( 3 )域( 4 )元組 ( 5 )主碼( 6 )分量( 7 )關系模式
(7)定義並解釋以下術語:模式、外模式、內模式、 DDL 、 DML
模式、外模式、內模式,
(8)簡述關系數據庫的優缺點。
(9)簡述數據庫系統三級模式結構及其兩級映像?
(10)簡述數據與程序的邏輯獨立性和數據與程序的物理獨立性。為什么數據庫系統具有數據與程序的獨立性?
(11)什么叫數據與程序的物理獨立性?什么叫數據與程序的邏輯獨立性?為什么數據庫系統具有數據與程序的獨立性?
1. 數據庫( DataBase ,簡稱 DB ) :數據庫是長期儲存在計算機內的、有組織的、可共享的數據集合。數據庫中的數據按一定的數據模型組織、描述和儲存,具有較小的冗余度、較高的數據獨立性和易擴展性,並可為各種用戶共享。
2.數據庫系統( DataBas 。 Sytem ,簡稱 DBS ) :數據庫系統是指在計算機系統中引入數據庫后的系統構成,一般由數據庫、數據庫管理系統(及其開發工具)、應用系統、數據庫管理員構成。
(理解:解析數據庫系統和數據庫是兩個概念。數據庫系統是一個人一機系統,數據庫是數據庫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但是在日常工作中人們常常把數據庫系統簡稱為數據庫。希望讀者能夠從人們講話或文章的上下文中區分“數據庫系統”和“數據庫”,不要引起混淆。)
3.數據庫管理系統( DataBase Management Sytem ,簡稱 DBMS ) :數據庫管理系統是位於用戶與操作系統之間的一層數據管理軟件,用於科學地組織和存儲數據、高效地獲取和維護數據。 DBMS 的主要功能包括數據定義功能、數據操縱功能、數據庫的運行管理功能、數據庫的建立和維護功能。
( 理解:DBMS 是一個大型的復雜的軟件系統,是計算機中的基礎軟件。目前,專門研制 DBMS 的廠商及其研制的 DBMS 產品很多。著名的有美國 IBM 公司的 DB2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和 IMS 層次數據庫管理系統、美國 Oracle 公司的 oracle 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 Sybase 公司的sybase 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美國微軟公司的 SQL Serve,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等。)
4.關系模式:是一種用於描述二維表格結構的表示方式,由關系模式和與該關系模式名相關聯的屬性名表組成。其形式為:關系模式名(屬性名1,屬性名2,…,屬性名n)。
5.候選鍵:如果一個屬性集能唯一地標識一個關系中的元組而又不含有多余屬性,則稱該屬性值為該關系的候選鍵。
6.外鍵:如果關系模式R1中的某屬性集是另一個關系模式R2的主鍵,則該屬性在關系模式R1中稱為外鍵。
7.概念模式:是對數據庫中全部數據的整體邏輯結構的描述,體現了全局、整體的數據觀點,所以稱為數據庫的整體邏輯結構。
簡述:
(1)簡述文件系統與數據庫系統的區別。
答:文件系統與數據庫系統的區別是:文件系統面向某一應用程序,共享性差,冗余度大,數據獨立性差,記錄內有結構,整體無結構,由應用程序自己控制。數據庫系統面向現實世界,共享性高,冗余度小,具有較高的物理獨立性和一定的邏輯獨立性,整體結構化,用數據模型描述,由數據庫管理系統提供數據的安全性、完整性、並發控制和恢復能力。
(2)簡述文件系統與數據庫系統的聯系。
答:文件系統與數據庫系統的聯系是:文件系統與數據庫系統都是計算機系統中管理數據的軟件。解析文件系統是操作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而 DBMS 是獨立於操作系統的軟件。但是 DBMS 是在操作系統的基礎上實現的;數據庫中數據的組織和存儲是通過操作系統中的文件系統來實現的。
(3)簡述數據模型的概念、數據模型的作用和數據模型的三個要素。
答:數據模型是數據庫中用來對現實世界進行抽象的工具,是數據庫中用於提供信息表示和操作手段的形式構架。一般地講,數據模型是嚴格定義的概念的集合。這些概念精確描述了系統的靜態特性、動態特性和完整性約束條件。因此數據模型通常由數據結構、數據操作和完整性約束三部分組成。
( l )數據結構:是所研究的對象類型的集合,是對系統靜態特性的描述。
( 2 )數據操作:是指對數據庫中各種對象(型)的實例(值)允許進行的操作的集合,包括操作及有關的操作規則,是對系統動態特性的描述。
( 3 )數據的約束條件:是一組完整性規則的集合。完整性規則是給定的數據模型中數據及其聯系所具有的制約和依存規則,用以限定符合數據模型的數據庫狀態以及狀態的變化,以保證數據的正確、有效、相容。
(4)簡述層次模型的基本概念,舉出一個層次模型的實例。
答:層次模型由滿足如下條件的結點組成:
(1)根結點:是唯一的一個無雙親結點。(2)其它結點:有且僅有一個雙親結點。
層次模型實例:
( l )教員學生層次數據庫模型
(2)行政機構層次數據庫模型
( 3)行政區域層次數據庫模型
(5)簡述網狀模型的概念,舉出三個網狀模型的實例。
答:
網狀模型由滿足如下條件的結點組成:
( l )允許一個以上的結點無雙親; ( 2 )一個結點可以有多於一個的雙親。
網狀模型實例 1 :
網狀模型實例 2 :
網狀模型實例 3 :
(6)試述關系模型的概念,定義並解釋以下術語: ( l )關系( 2 )屬性( 3 )域( 4 )元組 ( 5 )主碼( 6 )分量( 7 )關系模式
答:
關系模型由關系數據結構、關系操作集合和關系完整性約束三部分組成。在用戶觀點下,關系模型中數據的邏輯結構是一張二維表,它由行和列組成。
( l )關系:一個關系對應通常說的一張表;
( 2 )屬性:表中的一列即為一個屬性;
( 3 )域:屬性的取值范圍;
( 4 )元組:表中的一行即為一個元組;
( 5 )主碼:表中的某個屬性組,它可以惟一確定一個元組;
( 6 )分量:元組中的一個屬性值;
( 7 )關系模式:對關系的描述,一般表示為關系名(屬性 1 ,屬性 2 , … ,屬性 n )
(7)定義並解釋以下術語:模式、外模式、內模式、 DDL 、 DML
模式、外模式、內模式,模式亦稱邏輯模式,是數據庫中全體數據的邏輯結構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戶的公共數據視圖。模式描述的是數據的全局邏輯結構。
外模式涉及的是數據的局部邏輯結構,通常是模式的子集。
內模式,亦稱存儲模式,是數據在數據庫系統內部的表示,即對數據的物理結構和存儲方式的描述。
DDL :數據定義語言,用來定義數據庫模式、外模式、內模式的語言。
DML :數據操縱語言,用來對數據庫中的數據進行查詢、插入、刪除和修改的語句。
(8).簡述關系數據庫的優缺點。
答:關系數據模型具有下列優點: ( l )關系模型與非關系模型不同,它是建立在嚴格的數學概念的基礎上的。
( 2 )關系模型的概念單一,無論實體還是實體之間的聯系都用關系表示,操作的對象和操作的結果都是關系,所以其數據結構簡單、清晰,用戶易懂易用。
( 3 )關系模型的存取路徑對用戶透明,從而具有更高的數據獨立性、更好的安全保密性,也簡化了程序員的工作和數據庫開發建立的工作。
當然,關系數據模型也有缺點,其中最主要的缺點是,由於存取路徑對用戶透明,查詢效率往往不如非關系數據模型。因此為了提高性能,必須對用戶的查詢請求進行優化,增加了開發數據庫管理系統的難度。
(9)簡述數據庫系統三級模式結構及其兩級映像?
答:數據庫系統的三級模式結構由外模式、模式和內模式組成。
外模式是數據庫用戶(包括應用程序員和最終用戶)能夠看見和使用的局部數據的邏輯結構和特征的描述,是數據庫用戶的數據視圖,是與某一應用有關的數據的邏輯表示。
模式是數據庫中全體數據的邏輯結構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戶的公共數據視圖。
內模式是數據在數據庫系統內部的表示,即對數據的物理結構和存儲方式的描述。
數據庫系統的三級模式是對數據的三個抽象級別,它把數據的具體組織留給 DBMs 管理,使用戶能邏輯抽象地處理數據,而不必關心數據在計算機中的表示和存儲。為了能夠在內部實現這三個抽象層次的聯系和轉換,數據庫系統在這三級模式之間提供了兩級映像:外模式/模式映像和模式/內模式映像。正是這兩級映像保證了數據庫系統中的數據能夠具有較高的邏輯獨立性和物理獨立性。
(10)簡述數據與程序的邏輯獨立性和數據與程序的物理獨立性。為什么數據庫系統具有數據與程序的獨立性?
答:數據與程序的邏輯獨立性:當模式改變時(例如增加新的關系、新的屬性、改變屬性的數據類型等),由數據庫管理員對各個外模式/模式的映像做相應改變,可以使外模式保持不變。應用程序是依據數據的外模式編寫的,從而應用程序不必修改,保證了數據與程序的邏輯獨立性,簡稱數據的邏輯獨立性。
數據與程序的物理獨立性:當數據庫的存儲結構改變了,由數據庫管理員對模式/內模式映像做相應改變,可以使模式保持不變,從而應用程序也不必改變,保證了數據與程序的物理獨立性,簡稱數據的物理獨立性。
數據庫管理系統在三級模式之間提供的兩級映像保證了數據庫系統中的數據能夠具有較高的邏輯獨立性和物理獨立性。
(11)什么叫數據與程序的物理獨立性?什么叫數據與程序的邏輯獨立性?為什么數據庫系統具有數據與程序的獨立性?
答:數據與程序的邏輯獨立性:當模式改變時(例如增加新的關系、新的屬性、改變屬性的數據類型等),由數據庫管理員對各個外模式/模式的映像做相應改變,可以使外模式保持不變。應用程序是依據數據的外模式編寫的,從而應用程序不必修改,保證了數據與程序的邏輯獨立性,簡稱數據的邏輯獨立性。數據與程序的物理獨立性:當數據庫的存儲結構改變了,由數據庫管理員對模式/內模式映像做相應改變,可以使模式保持不變,從而應用程序也不必改變,保證了數據與程序的物理獨立性,簡稱數據的物理獨立性。數據庫管理系統在三級模式之間提供的兩層映像保證了數據庫系統中的數據能夠具有較高的邏輯獨立性和物理獨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