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D接口分類/DPI/DBI/DSI總結【轉】


轉自:https://blog.csdn.net/u011603302/article/details/50732440

LCD有三種接口。
一、第一種描述
1.CPU 接口,一般的有8/9/16/18/24bit,如果baseband有LCD的CPU接口直接對應接上就可以了,對於MTK平台,一般從低位接起,比如說BB 有16bit位接口,而LCD只有8bit,那應該吧LCD的8bit 對應接到BB 的0~7bit上。
2.RGB 接口,有RGB666/RGB565/RGB555。。。如果BB(BaseBand)支持RGB接口,直接接就可以了,對於MTK的6573是支持的,每一種是高位對齊。
3.MIPI DSI 接口,也是需要BB(BaseBand)支持的才行。

結合下面的內容進行理解(另外的一種較為詳細的描述)
DPI接口也可稱為RGB接口。DBI接口可稱為MCU(MPU)接口(結合這里就可以理解了,兩種描述其實是統一的)

二、第二種描述
MIPI的液晶數據傳輸中涉及到是DWG(Display Working Group)工作組,
該工作組提出了4種液晶規范分別為DCS(Display Command Set)、DBI(Display Bus Interface)、DPI(Display Pixel Interface)、DSI(Display Serial Interface)。

1.  DCS(Display Command Set)規范中規定了顯示命令設置的一些規范,它並沒有說明它具體的硬件連接方式,規定了液晶傳輸中各個命令的值和意義以及命令說明,主要是為了配合DBI規范、DSI規范來使用的。

2.  DBI(Display Bus Interface)規范中
    規定了它的硬件接口方式,它是液晶數據總線接口,
    可細分為MIPI DBI Type A、MIPI DBI TypeB、MIPI DBI Type C這三種不同的模式,
    不同模式下的硬件接口以及數據的采樣都有所不同,如在MIPI DBI Type A規范中規定是下降沿采樣數據值(摩托羅拉6800接口 ),MIPI DBI Type B規范中規定是上升沿采樣數據(英特爾8080接口 )。
    MIPI DBI Type A和MIPI DBI Type B同時又可細分為5種不同數據接口模式,分別為8位數據接口、9位數據接口、16位數據接口、18位數據接口、24位數據接口。不過市面上支持9位數據接口的液晶驅動IC並不多見,當然數據接口越大那么相同一個周期內數據接口越大,所傳輸的數據越多。而MIPI DBI Type C 只適用於傳輸於DCS規范中規定的命令和該命令所需要的參數值,不能傳輸液晶像素的顏色值(雖然DBI規范中規定能傳輸顏色值,不過市面上的液晶驅動IC是用來傳輸命令和命令所需的參數值)。
    同樣在DBI(Display Bus Interface)規范中規定不同數據接口所支持顏色位數。具體還是要參考所使用的液晶驅動IC資料來確定。
    談到顏色位數,需要說一下何謂顏色位數,顏色位數也稱色彩位數,位圖或者視頻幀緩沖區中儲存1像素的顏色所用的位數,它也稱為位/像素(bpp)。色彩深度越高,可用的顏色就越多。市面常用液晶驅動IC支持的顏色位數有16、18、24這三種。

3.  DPI(Display Pixel Interface)規范中所規定的硬件接口跟DBI規范中並不相同,它不是像DBI規范用Command/Data配置液晶驅動IC的寄存器再進行操作。某種程度上,DPI與DBI的最大差別是DPI的數據線和控制線分離,而DBI是復用的。同樣使用DBI接口的液晶很少有大屏幕的,因為需要更多的GRAM從而提高了生產成本,而DPI接口即不需要,因為它是直接寫屏,速度快,常用於顯示視頻或動畫用。
    DPI從它的名稱中就可以看出它是直接對液晶的各像素點進行操作的,它是利用(H,V)這兩個行場信號進行對各像素點進行顏色填充操作。填充速度快,可用於動畫顯示,目前手機液晶屏所用的接口就是這一類。H(H-SYNC)稱為行同步信號;V(V-SYNC)稱為場同步信號。它像模擬電視機那樣用電子槍那樣進行掃頻顯示,不過它對時序控制要求很高。因此一般的MCU芯片很難支持。

4.DSI(Display Serial Interface):

    符合MIPI協定的串列顯示器界面協議,主機與顯示器之間用差分信號線連接。
    一對clock信號和1~4對data信號
    一般情況下data0可以配置成雙向傳輸
    一個主機端可以允許同時與多個從屬端進行通信
————————————————
版權聲明:本文為CSDN博主「Reginald_S」的原創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權協議,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及本聲明。
原文鏈接:https://blog.csdn.net/u011603302/article/details/50732440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