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固態二氧化碳❄️ (主頁)
鏈接:#FF00FF(255,0,255)應該是紫色(Purple),把#FF00FF稱為"品紅"("洋紅/Magenta")是一種誤稱 - 固態二氧化碳的博客 - CSDN博客
來源:博客園
發表時間:2019年06月02日 18:31:06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在開頭,我先送上幾句關於質疑的名人名言
1.什么都不懂的人,什么都不懷疑。([英國] 赫伯特)
2.只有大規模的懷疑主義才能夠揭開把我們同真理隔開的帷幕。([英國] 羅素)
3.自然知識的每一個大進步都包括對權威的絕對否定。([英國] 赫胥黎)
4.哪里有懷疑,哪里就有真理——懷疑是真理的影子。([英國] 貝利)
我們從小都知道紅藍得紫的道理,這似乎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情。然而許多和計算機有關的書,或者某些教程網站上,都會把#FF00FF(255,0,255)(二次色的一種,與黃色,青色並列)稱為"品紅"("洋紅")(這似乎有點顛覆我們的認知),但是我第一次看到這種說法時,覺得很古怪,因為我覺得它一點也不紅,而是非常的紫,很標准的紫,很符合紅藍得紫的定義(HTML中的紫色(深紫色)是#800080,與#FF00FF色相相同,只是明度的區別,把#FF00FF這樣稱呼也顯得有些把兩者區別對待,搞"雙重標准"的感覺)。而且明明可以用一個字描述的顏色,非要用兩個字表示,有種舍近求遠的感覺,並且和其他顏色放在一起說也感覺比較突兀,違和感很強。莫非是因為很多人把某種紫色叫做紅色,就好像把某種綠色叫做藍色一樣的道理,只是命名上的問題?
后來知道了CMYK四色印刷系統,里面的M(Magenta),對應的中文也是品紅(其色值為(228,0,127),代碼為#E4007F,對應RGB色相327°)。但這種品紅和#FF00FF完全不一樣(紫色(FF00FF)色相為300°),差別十分明顯。這讓我產生了懷疑,因為CMYK里的那個品紅是玫紅色,是真正的紅,而那個所謂的"品紅"明顯是紫色,而不是紅色。到底是像把某種綠色叫做藍色的問題一樣,只是命名上的問題,還是本身就叫錯了,把兩種差異顯著,毫無關系的顏色混為了一談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得追根溯源,從品紅這個顏色的來源說起。品紅(洋紅)(Magenta)最初的含義是一種化學染料的名稱,其名稱源於意大利一次獨立戰爭(1859年)的地名,這種染料呈玫紅色,也就是現在印刷業中常用的CMYK系統中的顏色之一 ,品紅溶液在化學中也是一種常見的試劑,比如用於檢驗二氧化硫的存在,做過實驗的人都知道這種溶液是玫紅色,而不是紫色。也就是說,化學和印刷業(CMYK)中的品紅這個染料名稱出現的時間(19世紀)是先於把FF00FF誤稱為"品紅"的時間(計算機發明以后)的,因為那時連計算機和顯示器都沒有。所以品紅最初的含義就是一種玫紅色的染料,和紫色沒有任何關系。
還記得我們高中時化學中檢驗二氧化硫的方法嗎?就是把氣體通入品紅溶液,觀察是否褪色,因為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還有高中生物里的醋酸洋紅液和改良苯酚品紅染液(低溫誘導染色體加倍實驗中的),它們的作用都是給染色體染色的。如果你親自做過實驗,就知道這些溶液的顏色是什么了,它們和印刷業中的品紅顏色十分相似,然而和#FF00FF卻完全不像。
真相總算浮出水面了,CMYK里的品紅是真正的品紅,沒有問題,但是#FF00FF被叫做"品紅",則絕對是一種誤稱,因為這種紫色和化學品紅溶液的顏色毫不相干,差異顯著。把FF00FF稱為"品紅"反而會與化學和印刷業中的真正的品紅發生混淆,造成誤解。然而這種說法在書籍,網絡上廣為流傳,很多人也就默許了這種說法(畢竟他們想紫色里面有紅色成分,把它叫做"X紅色",錯得也不是那么遠)。有些人雲亦雲的人,把某些"專家"的話奉為圭臬,只要是書上說的都認為是權威的,然后就這樣以訛傳訛,不停地傳下去,一傳十,十傳百,誤導了越來越多的人。所以現在的軟件也只能將錯就錯地這樣用下去了。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這種這種誤稱的形成呢?
原因很簡單,RGB里的二次色黃色(Yellow),青色(Cyan)和紫色(Purple),在RGB(RGI)色相上(不是美術中的紅黃藍(RYB)色相環)與RGB(RGI)正好相對,也就是所謂的光學互補色(不是美術互補色),CMYK里的CMY則是吸收光的,因此理論上RGB(RGI)的光和青(C),紫(P),黃(Y)的顏料是對應的,但實際上並不是。CMYK里的Y和RGB(RGI)里的黃色很接近,C和青色有一定的差別(C比青色更偏藍),但差得也不遠。重點來了,最值得注意的M,也就是品紅,與RGB(RGI)里的二次色YCP(Yellow,Cyan,Purple)並不對應,Purple明顯是紫色,與M差得十分遠,是偏離得最厲害的顏色。M吸收也是綠光,沒問題,但是是偏春綠色(原色綠和青色之間的顏色)的光,導致反射光B(I)分量減少,顏色從紫色偏移到玫紅色,也就是印刷中M的顏色。
當初這樣叫的人,估計是為了偷懶,把RGB里的二次色和CMYK直接對應了起來,解釋起來也就方便了:CMY吸收RGB,一個是減法色,一個是加法色。這種解釋看上去比較"完美",他們也就覺得自己發明了一套"完備的理論",殊不知這種理論漏洞百出,有明顯的錯誤,RGB里的二次色實際上是CPY,而並非CMY。但是如果按照他們的說法,CMY的M就和P(#FF00FF)對應了,也成了等價的顏色了,所以干脆就把#FF00FF稱為"品紅"("M")了,這就是這種錯誤叫法的來源。而這種對應是基於錯誤的理論的,所以對應的稱呼也是錯誤的。所以我平時說#FF00FF的時候都會說成紫色,或者Purple,簡稱P。RGB和CMYK之間並沒有任何直接的關系,將RGB與CMYK不加思索,(無腦)強行直接對應起來的理論是毫無根據,極其荒謬可笑的。
正確的理論應該是,CMYK里的M是吸收的是Green,但是並不是RGB(RGI)里的Green,而是偏春綠色的Green,春綠色屬於綠色的一種,所以也可以實現減法混色。如果按照理想情況,則是紫色的顏料,但是理想的紫色顏料比較難合成,成本較高(古代紫色可是高貴的象征,是貴族專屬的顏色,一般人用不起的,原因也是天然紫色顏料比較稀少,同時也難以合成)。而品紅染料成本比較低,合成比較方便,印出來的顏色也比較理想,所以印刷業就采用品紅作為油墨顏色之一了。
所以,我們得出結論,#FF00FF其實就是紫色,把#FF00FF稱為"品紅"只不過是一種以訛傳訛的誤稱罷了。
此外,現在網上的RGB轉CMYK的轉換工具和公式99%都是錯的,它們都是基於那個偷懶的錯誤理論,將RGB和CMYK無腦直接對應起來的(也就是最弱智無腦的Y=(255-X)/255*100之類的公式),如果按照這個公式計算,結果將會錯得離譜,和Photoshop里的值完全對不上。然而發布這個工具或者公式的人可能自己都不知道這個問題,就暈暈乎乎地把工具和公式放在網上,導致計算出錯誤的值,並且還誤人子弟(我在網上可以說是基本上找不到一個能夠正確地將RGB轉換為CMYK的工具和公式的,所以我平時轉換主要還是靠Photoshop)。真正的能夠將RGB轉換為CMYK的算法(也就是Photoshop里的那個算法),應該是先將RGB轉換為Lab,再將Lab轉換為CMYK。這之間的轉換關系非常的復雜,我將會在以后的博文中專門講解這個算法的。
在這里給大家推薦一個網站,里面有介紹RGB和CMYK之間轉換的正確的方法和工具的,並且講解得十分詳細,希望大家不要再被FF00FF等價於"品紅"之類的說法所誤導了。
鏈接:1.CMYK轉換RGB(iCC轉換) - ColorTell色彩管理
2.RGB轉換CMYK(iCC轉換) - ColorTell色彩管理
3.應該如何正確地將RGB轉成CMYK顏色? – 色彩管理網
總結:
HTML中紫色RGB為(128,0,128) (#800080 對應RGB色相300°),是一種深紫色,如果將明度提高,變成(255,0,255) (#FF00FF 對應RGB色相300°),則得到偏亮的紫色,也可以叫紫色(Purple)。#FF00FF與HTML中的紫色(#800080)具有相同的色相,因此屬於紫色的一種。如果非要將兩者區分,則可以將#FF00FF稱為「亮紫」(Light Purple)。在一般情況下,#FF00FF完全可以稱為紫色(Purple),沒有任何問題。
而品紅(Magenta)最初的含義是一種化學染料的名稱,其名稱源於意大利一次獨立戰爭(1859年)的地名,這種染料呈玫紅色,也就是現在印刷業中常用的CMYK系統中的顏色之一,其色值為(228,0,127) (#E4007F 對應RGB色相327°),是一種玫紅色(Rose)。而有的人把亮紫色稱為"品紅",但是事實上這種所謂的"品紅"與最初含義的品紅,也就是和化學和印刷業中的品紅相去甚遠,有明顯的差異,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品紅,實際上是一種誤稱。
此外,有的地方把#FF00FF稱為Fuchsia也是一種誤稱,因為Fuchsia對應的是紫紅色,也就是#FF00BF(對應RGB色相315°),並非#FF00FF(紫色,Purple)。
所以,真正意義上的Purple是#FF00FF,Fuchsia是#FF00BF,Magenta是#E4007F。這種把與#800080(深紫色,網頁紫色)位於同一色相,只是明度區別的#FF00FF稱為"品紅",搞"雙重標准",將兩者區別對待的說法,荒謬至極,毫無根據,實屬無稽之談。
圖片測試
事實勝於雄辯,下面我們會用PS里面的Camera Raw處理幾張圖片來證明我的觀點,也就是證明FF00FF是紫色,它更接近於藍色而不是紅色(並且和紅色相去甚遠)。這張圖片是彩虹的光譜圖,也就是按從紅色到紫色的順序漸變的一張圖片(最左邊的顏色是FF0000,最右邊的顏色是FF00FF)。我將圖片用Camera Raw里的HSL調整進行處理,也就是對圖片不同色相部分進行調整,觀察圖片處理后的效果,即可知道針對某一色相,Camera Raw所調整的顏色范圍。
如下圖,左邊是彩虹圖原圖,右邊是我分別對其紅色、橙色和黃色部分的明度進行處理后的效果。






我們可以看出,經過處理后,原圖的紅色、橙色和黃色部分的確分別發生了變化,而圖片的其他顏色部分則不受其影響。
下面我們繼續對其綠色、淺綠色、藍色、紫色部分的明度進行處理。








圖片的這四個部分也正如我們所料,分別發生了變化。我們還發現,在調整紫色部分的時候,圖片最右邊(FF00FF)發生了變化,證明它屬於紫色的范圍。接下來的是重點,我將"洋紅"這個調整條也拉到最右邊,讓我們看看圖片是否會發生變化。


答案是否定的,我們也就證明了FF00FF是紫色而不是品紅。
那真正的品紅的范圍是什么呢?下面我再給出一張圖片,這張圖是從紫紅(品紅)到紅色的漸變,圖片的左邊1/3大概就是通常所認為的"品紅"的區域。我將"洋紅"這個調整條拉到最左邊,看看其中的變化。


沒錯!發生變化的區域的確就是左邊大約1/3的部分!這一區域的顏色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品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