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aris系統磁盤鏡像配置步驟


注:此文章筆者實驗記錄,歡迎大家指正

  1. 查看磁盤分區
    1. 查看系統的磁盤數據與容量:

      用format查看一下磁盤的情況,0號盤是c1t0d0,系統源磁盤,1號盤是c1t1d0,新增加磁盤,作為鏡像盤使用。

注意:兩塊硬盤的容量最好相等,如果鏡像盤比源盤大,在做完分區同步后,鏡像盤的大小會變成與源盤相同,多余的那部分看不到,會浪費掉

  1. 查看源磁盤分區情況:

如圖所示:源磁盤建有3個分區:s0,s1,s3,分別掛載到根目錄 ,swap和/export/home 目錄。對無掛載點的分區將不顯示。

如圖所示,查看源磁盤完整分區表時,還有一個s4分區,容量為196M。

注意:solaris 磁盤鏡像,需要一個獨立分區,容量最少為10M。作為metadb數據庫的存放位置,s4分區將用於存放metadb數據庫。

 

  1. 查看鏡像磁盤分區情況:

查看分區情況時,提示,需要使用fdisk對磁盤操作,格式成solaris的格式,

注意:鏡像磁盤一定要fdisk成solaris的格式,

fdisk完成后,查看分區信息

  1. 備份vfstab和system

    備份vfstab和system以備不時之需

cp /etc/vfstab /etc/vfstab.bak

cp /etc/system /etc/system.bak

 

  1. 將源磁盤分區與鏡像磁盤分區同步

    prtvtoc /dev/rdsk/c1t0d0s2 | fmthard -s - /dev/rdsk/c1t1d0s2

查看鏡像磁盤分區表情況

 

  1. 制作metadb數據庫

metadb -a -c -f 3 c1t0d0s4 c1t1d0s4

  1. 磁盤鏡像制作

    鏡像規划

鏡像名

源盤子鏡像名

源盤分區名

鏡像盤子鏡像名

鏡像盤分區名

掛載點

d0

d10

c1t0d0s0

d20

c1t1d0s0

/

d1

d11

c1t0d0s1

d21

c1t1d0s1

swap

d2

d12

c1t0d0s3

d22

c1t1d0s3

/export/home

 

根分區鏡像

metainit -f d10 1 1 c1t0d0s0

metainit d20 1 1 c1t1d0s0

metainit d0 -m d10

 

Swap分區鏡像

metainit -f d11 1 1 c1t0d0s1

metainit d21 1 1 c1t1d0s1

metainit d1 -m d11

 

/export/home分區鏡像

metainit -f d12 1 1 c1t0d0s3

metainit d22 1 1 c1t1d0s3

metainit d2 -m d12

 

  1. vfstab修改

metaroot d0

修改根分區的vfstab項,其它分區直接用vi命令修改/etc/vfstab文件:

lockfs -fa        

鎖定文件系統,防止出現文件不同步之類的情況

 

修改system,設置參數可以使SVM啟動時忽略Quorum規則,避免當Quorum<=50%時,系統無法啟動到多用戶模式,官方不推薦修改此參數

增加:set md:mirrored_root_flag = 1

 

  1. 重啟系統

     

  2. 附加鏡像磁盤所有分區的子鏡像

    附加鏡像磁盤必須系統重啟后才可以進行,否則無法數據同步。

metattach d0 d20

metattach d1 d21

metattach d2 d22

查看鏡像同步信息

metastat | grep %

鏡像同步完成:

 

  1. 復制grub信息到鏡像磁盤

installgrub /boot/grub/stage1 /boot/grub/stage2 /dev/rdsk/c1t1d0s0

 

鏡像測試:刪除源磁盤,可以正常開機進入系統系統,但開機提示鏡像丟失:

進入系統,查看鏡像信息: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