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的一條sql是如何執行的


1、大體來說,MySQL 可以分為 Server 層和存儲引擎層兩部分
1.1、Server 層包括連接器、查詢緩存、分析器、優化器、執行器等,涵蓋 MySQL 的大多數核心服務功能,以及所有的內置函數(如日期、時間、數學和加密函數等),所有跨存儲引擎的功能都在這一層實現,比如存儲過程、觸發器、視圖等
1.2、存儲引擎層負責數據的存儲和提取。其架構模式是插件式的,支持 InnoDB、MyISAM、Memory 等多個存儲引擎。現在最常用的存儲引擎是 InnoDB,它從 MySQL 5.5.5 版本開始成為了默認存儲引擎
2、server層-連接器:連接器負責跟客戶端建立連接、獲取權限、維持和管理連接
2.1、一個用戶成功建立連接后,即使你用管理員賬號對這個用戶的權限做了修改,也不會影響已經存在連接的權限。修改完成后,只有再新建的連接才會使用新的權限設置
2.2、連接完成后,如果你沒有后續的動作,這個連接就處於空閑狀態,你可以在 show processlist 命令中看到它。文本中這個圖是 show processlist 的結果,其中的 Command 列顯示為“Sleep”的這一行,就表示現在系統里面有一個空閑連接
2.3、客戶端如果太長時間沒動靜,連接器就會自動將它斷開。這個時間是由參數 wait_timeout 控制的,默認值是 8 小時;如果在連接被斷開之后,客戶端再次發送請求的話,就會收到一個錯誤提醒: Lost connection to MySQL server during query
2.4、建立連接的過程通常是比較復雜的,所以建議在使用中要盡量減少建立連接的動作,也就是盡量使用長連接;,這是因為 MySQL 在執行過程中臨時使用的內存是管理在連接對象里面的。這些資源會在連接斷開的時候才釋放。所以如果長連接累積下來,可能導致內存占用太大,被系統強行殺掉(OOM),從現象看就是 MySQL 異常重啟了,可以考慮以下兩種方案解決這個問題
2.4.1、定期斷開長連接。使用一段時間,或者程序里面判斷執行過一個占用內存的大查詢后,斷開連接,之后要查詢再重連。
2.4.2、如果你用的是 MySQL 5.7 或更新版本,可以在每次執行一個比較大的操作后,通過執行 mysql_reset_connection 來重新初始化連接資源。這個過程不需要重連和重新做權限驗證,但是會將連接恢復到剛剛創建完時的狀態。
3、server層-查詢緩存:連接建立完成后,MySQL 拿到一個查詢請求后,會先到查詢緩存看看,之前是不是執行過這條語句。之前執行過的語句及其結果可能會以 key-value 對的形式,被直接緩存在內存中。key 是查詢的語句,value 是查詢的結果。如果你的查詢能夠直接在這個緩存中找到 key,那么這個 value 就會被直接返回給客戶端
3.1、如果語句不在查詢緩存中,就會繼續后面的執行階段。執行完成后,執行結果會被存入查詢緩存中。你可以看到,如果查詢命中緩存,MySQL 不需要執行后面的復雜操作,就可以直接返回結果,這個效率會很高
3.2、但是大多數情況下建議不要使用查詢緩存,因為查詢緩存的失效非常頻繁,只要有對一個表的更新,這個表上所有的查詢緩存都會被清空。因此很可能你費勁地把結果存起來,還沒使用呢,就被一個更新全清空了。對於更新壓力大的數據庫來說,查詢緩存的命中率會非常低。除非你的業務就是有一張靜態表,很長時間才會更新一次。比如,一個系統配置表,那這張表上的查詢才適合使用查詢緩存
3.3、MySQL 也提供了這種“按需使用”的方式。可以將參數 query_cache_type 設置成 DEMAND,這樣對於默認的 SQL 語句都不使用查詢緩存。而對於你確定要使用查詢緩存的語句,可以用select SQL_CACHE * from T where ID=10顯式指定
3.4、MySQL 8.0 版本直接將查詢緩存的整塊功能刪掉了
4、server層-分析器:如果沒有命中查詢緩存,就要開始真正執行語句了。首先,MySQL 需要知道你要做什么,因此需要對 SQL 語句做解析
5、server層-優化器:經過了分析器,MySQL 就知道你要做什么了。在開始執行之前,還要先經過優化器的處理
優化器是在表里面有多個索引的時候,決定使用哪個索引;或者在一個語句有多表關聯(join)的時候,決定各個表的連接順序
6、server層-執行器:優化器階段完成后,這個語句的執行方案就確定下來了,然后進入執行器階段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