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基本控件


一個完整的APP包括四大類:各種“欄”;內容視圖;控制元素;臨時視圖。

各種“欄”:狀態欄、導航欄、標簽欄、工具欄、搜索欄、范圍欄。

內容視圖:列表視圖、卡片視圖、集合視圖、圖片視圖、文本視圖。

控制元素:用於控制產品行為或顯示的信息。

臨時視圖:警告視圖、操作列表、toast、模態視圖。

(本文所描述的數值是以iOS系統為准,與Android系統的控件數值有差異)

各種“欄”

①狀態欄(Status Bar)

用來呈現信號、時間、電量等信息,Android系統還會顯示未讀信息的提示。高度20pt,位於整個APP界面的頂部。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②導航欄(Navigation Bar)

導航欄也被稱為標題欄,一般會顯示標題,也可以放搜索、分段式控件或者其它功能入口。高度44pt,位於狀態欄下方。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③標簽欄(Tab Bar)

讓用戶在不同的子任務、視圖和模式中進行快速切換。標簽欄上一般有會三到五個圖標,若超過五個,可以考慮將第五個圖標用更多表示。高度49pt,位於APP最底部。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④工具欄(Tool Bar)

工具欄上防止着用於操作當前頁面中各對象的控件,位於APP最底部。高度通常設計成44pt。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⑤搜索欄(Seach Bar)

用於搜索內容,幫組用戶精准的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和功能。可位於導航欄下方,也可以放在導航欄上。高度可以自定義,一般設計為44pt。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⑥范圍欄(Scope Bar)

只有和搜索欄一起時才會出現,用於定義用戶的搜索范圍。位於搜索欄下方,高度可自定義,一般為30pt~44pt。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內容視圖

①列表形式(List style)

每條列表可以是單挑的圖片形式或文本形式,也可以是圖文結合的方式。每條列表之間會用分割線進行區分,利用“緊密、對比、重復、對齊”的原則設計每條列表的信息,使得信息清晰有力的傳達給用戶。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有列表的地方總是有詳情,點擊列表中的某一條,就會進入到下一級列表(或詳情頁、展開詳情),比如上述例子中,谷歌搜索結果列表點擊進入到新的網頁,歌曲列表點擊后進入到歌曲的播放及相關內容頁,通訊錄點擊某個聯系人時,進入到下級信息頁。列表的數量不可控,跟網頁版翻頁的處理不同的是,APP設計中,一般是直接展示全部數據,無需翻頁。當翻到列表底部的時候,又加載出新的內容,這種處理方式優點是使體驗更流暢,無需手動翻頁,只需要下拉,就能無限閱讀。缺點是,比如想直接定位到某個地方,需要不斷翻動,而不能像翻頁的方式直接輸入頁碼處理。

②卡片形式(Card style)

將同類信息歸納到一個矩形或者圓角矩形當中。卡片可以被堆疊、覆蓋、移動,這樣極大的擴展了一個內容塊的視覺深度和可操作性。卡片在設計形式上可以增加邊緣、陰影,使得卡片具有立體感。

卡片其實是列表的一種,最主要特點是,普通列表內容更單一簡潔,而卡片呈現的內容更豐富比如有封面、標題、簡介、鏈接、操作按鈕(評論、點贊等),內容與內容之間模塊化,每個卡片更獨立清晰。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③集合視圖形式(Collision style)又名網格視圖

將同類信息用平鋪的形式展現,一般以圖片為主題,文字為輔助信息。多用於展示商品、照片、音樂等富媒體信息。

在APP中,網格一般包含幾個元素:(縮略)圖片、標題文字、可點擊,一般用在音樂、視頻、書籍、照片這類內容型產品。點擊其中一個網格,也是跳轉到下一級頁面(列表、網格、詳情頁等)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④內容輪顯(圖片輪播)

內容輪顯其實很多時候也叫圖片輪播,常見的各類網站的頂部bannar一般都會這樣設計:多張圖片可以左右滑動切換(或者系統自動輪播);每張圖片可點擊跳轉到新頁面;主要目的是突出內容。一般是一些重要活動、公告、廣告入口。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因為內容輪顯主要是用於突出重點,所以在設計時有幾個小tips:1.數量不要太多,3-5個左右為佳,不要超過8個;2.一個屏幕最好只有一個輪顯,位置最好比較明顯點;3.最好可以循環,比如看到最后一張后,可以直接滑動到第一張,而不是往回返

④泳道樣式

之所以叫泳道,正因為這種設計方式跟游泳館的泳道一樣,每個泳道都是獨立的,且是一排一排垂直排列的。泳道的設計一般也需要有縮略圖片或封面,一般也適用於內容型產品,當然,最近也看到一些電商產品用這種展現形式。

泳道的瀏覽方式一般是左右滑動,就可以查看里面的內容,如果內容較多,也可以直接加上『查看更多』的入口,將所有內容在一個頁面顯示出來。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④圖片形式(Image style)、文本形式(Text style)

圖片和文本視圖比較好理解,所以放在一起,圖片形式多見於圖片社交類APP,文本形式常見於內容類APP。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內容視圖是整個APP信息展示的主要形式,上述的五種常見視圖形式很多時候並不是獨立出現的,它們常常混合出現,例如有些內容視圖即屬於卡片、又屬於列表形式,大家要在透徹理解的基礎上靈活運用。

控制元素

控制元素用於控制產品行為或顯示信息,常見的控制元素見下圖。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臨時視圖

臨時向用戶提供重要信息,或提供額外的功能和選項。常見的有警告視圖、操作列表、toast、模態視圖。

  1. 警告視圖(Alert View):必須包含標題,或者標題加正文,有一個或者多個按鈕。

  2. 操作列表(Action Sheet):由用戶某個操作行為觸發,包含兩個或以上的按鈕。

  3. 模態視圖:占據整個屏幕或者大部分屏幕,包含完成當前任務所需的文字和控件,通常也會一個完成任務的按鈕(點擊后即可完成任務,當前模態視圖也會消失),和一個取消按鈕(點擊后即放棄當前任務,同時當前模態視圖消失)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警告視圖&操作列表&模態視圖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1. toast:在用戶觸發某個操作時,彈出toast來對該操作進行反饋。

你真的了解App嗎?這些APP控件你應該都知曉!
APP設計中,6組常見組件的區別與用法
移動APP常見的幾種瀏覽控件設計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