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公司信息化4_最核心的IT系統是什么?櫃台系統的兩個主要功能?一個交易過程是怎樣的?


https://stanleyyan.wordpress.com/2010/10/06/%E8%AF%81%E5%88%B8%E5%85%AC%E5%8F%B8%E4%BF%A1%E6%81%AF%E5%8C%964_%E6%9C%80%E6%A0%B8%E5%BF%83%E7%9A%84it%E7%B3%BB%E7%BB%9F%E6%98%AF%E4%BB%80%E4%B9%88%E6%9F%9C%E5%8F%B0%E7%B3%BB%E7%BB%9F%E7%9A%84/

這個系統就是今天要說的櫃台交易系統,每個證券公司的IT價值核心。

美國的第二大證券公司摩根士丹利曾經在2年前在中國大規模招聘IT開發人員,為其亞太地區的證券交易系統網羅勞工。說明一個現象:在國外的大投行里,其核心交易系統基本是自主開發。但在中國,櫃台系統主要由兩家開發商:杭州的恆生和深圳的金證(當然還有金士達、根網等等,但規模小多了;也有部分證券公司號稱自己開發的交易系統,但或多或少的是與這兩家公司“合作”完成的)。證券公司只需要花錢就能買來一整套的交易系統,由恆生和金證的工程師調好系統,按系統現有功能來開展業務就是了。

3年前,大部分的證券公司的櫃台系統是以營業部為基本單元的。就是說,每個營業部有自己獨立的櫃台服務器,電話委托、網上委托、銀證轉帳等等都是基於本營業部,幾十個營業部各管各的,互不相關。現在基本都集中到公司總部。下邊形象粗淺的描述一下這個核心的交易系統,給大家一個比較宏觀而感性的印象。

在上海外高橋有一棟與上海交易所有密切利益關系的大樓,這棟大樓里有很多的空的機房出租,各個證券公司都在這里租用了很多房間,大部分的櫃台交易核心服務器們就放置在這里。這種大樓往往被稱為“IDC”互聯網數據中心,專業的機房管理公司提供商業化的標准的機房和網羅環境,用戶(證券公司們)每年花數百萬人民幣租用這里大小不等的機房。除了機房,IDC還提供普通的辦公房間,供各公司管理各自機房的IT員工使用。所以,很多證券公司的櫃台交易系統的維護人員實際上就在這棟大樓里上班。他們的跳槽也就是從這間房子跳到另一間房間里。

櫃台系統的核心服務器是一台起碼是價值100萬以上的小型機服務器(相對PC服務器,小型機這個概念更高檔一些和更貴一些),這些服務器一般都運行這Oracle9i數據庫操作系統(也有用SQL2000的,顯得更低檔次一點),這個數據庫內就是由恆生(或者金證)公司設計的數百張數據表格。

最重要的表格是(以恆生系統為例):
1、 client表,這個由branch_no(營業部編號),fund_account(客戶資金帳號),client_name(客戶名稱),id_no(身份證號碼),rate_kind(佣金費率);等等不只這些。這里邊,fund_account唯一指定了客戶。我們說開戶開戶,就是開的這個fund_account。
2、 fund表,存放客戶資金余額(current_balance),幣種(money_type,是人民幣還是美元、港幣呀?)
3、 stockholder表,指明了客戶的資金帳號(fund_account)對應了那些股東帳號(stock_account),還說明了這個stock_account,是哪個交易所(exchange_type)的。Fund_account是由證券公司開戶得到的,而stock_account是交易所(登記公司)開戶得來得,一個股民要新開戶必須先開上海深圳得登記公司戶頭(前邊介紹過還記得嗎?),開櫃台系統帳戶的fund_account時一般都要把其stock_account(一般都是兩個上海一個深圳一個)告訴開戶小姐,小姐錄到電腦里,實際上就是放在這個表里。
4、 stock表。存放客戶的股票余額。主要有fund_account/stock_account/stock_code(股票代碼)、current_amount(股份余額)等等。一個股民有哪個股票有多少股就是在這個表中確定。
5、 fundjour表。資金變動表。每個股民的每筆資金變化都記錄在這里。(jour的意思是流水帳的意思。)
6、 deliverjour表。股份變動表。每個股民的股票的買賣變動記錄存放在這里。(這個deliver單詞是不是有點奇怪?我也奇怪為什么不叫stockjour表。)

好了萬變不變其宗,所有證券公司的客戶交易行為都是圍繞着這6張表進行,當然除了這6個基本帳簿恆生6.0集中交易系統中還有3百多張配套的表格,數據庫系統就是不斷的對這幾百個數據表利用數千個不同的業務行為不停的更新呀更新呀再更新,或者不斷的查詢查詢再查詢。

說到底,就是這么回事。

這台最重要的櫃台數據庫服務器,一般都有一台專門用來數據寫入和更新,另有數台備份服務器,使用數據同步軟件進行實時的數據同步,大批的查詢就可以從其他幾台備份服務器上讀取數據。

這幾台最重要的數據服務器放在機房最重要的位置,由最穩定的有備份的UPS電源提供電力,放在黑色的2米高、60CM寬的機櫃中,風扇呼呼的響,花花綠綠的小燈們拼命的忽閃忽閃的眨眼。

以櫃台數據服務器為核心,往外向幾個方向擴展。
1、 交易所。交易所都提供了專門的數據報盤系統,這些系統通過高度專線連接到交易所機房。作為櫃台交易系統的一個核心部件,恆生(金證)提供了報盤程序(叫Trans?對交易系統的細節真不太清楚。),這個程序不斷的從櫃台數據庫的另一張重要表格entrust(客戶委托表)的內容往交易所報盤系統轉發,或者反過來。Trans以毫秒計的不停的工作。做權證短線的投資客們在意的就是這些毫秒(有點誇張,但他們絕對在意秒,差1秒,他們絕對能感覺出來。)
2、 恆生(金證)提供的完整的業務數據路由網絡。這個網絡的構架是除核心數據庫之外,櫃台交易系統最核心的組成部分。
a) 在前幾篇中,我提到過,櫃台交易系統有兩個核心功能:一:客戶帳簿功能,記錄了完整的會計帳簿信息(不要小看了這個記帳的功能,它是業務清算的核心,前邊提到過我們的櫃台系統已經不是純粹的“交易”系統,而且是一個復雜的“清算”系統,我們國家之前很多問題就出在“交易”和“清算”的合而為一,大家都搞不清,大家也都不去搞清,就交給供應商提供的櫃台系統完成本來應該證券公司自己完成的業務流程分析規划和管理。)二:交易數據路由功能,就是在實時交易過程中如何保證快速的將客戶的買賣委托准確的發往正確的位置,這才是“交易”的含義所在。特別是2000后,三層甚至多層交易路由機制的出現,這種靈活配置的業務數據路由功能被發揮到了極至。
b) 這里先簡單講講。最初為了滿足交易網和辦公網的分離,在跨網段的機器上安裝數據轉發軟件(所謂交易網關),能夠讓安全性差一些的外網上的客戶委托記錄通過這個交易網關轉發到核心的數據庫服務器所在的內網中。后來這種網關還可以連另一個網關,再連下一個網關,這就有了路由功能,通過設置這個路由軟件上的路由表(標明那些類型的業務數據從哪個營業部來的應該轉到下一個的哪個路由業務網關上)。而且,現在在數據庫的外邊包了一層叫業務應用服務的東西(這些名詞都是上世紀末互聯網熱潮中時興的叫法),對外而言沒有數據庫的概念,完全被這個應用服務器軟件屏蔽,例如,我要買入一只股票,以前是直接調用數據庫里的存儲過程,現在只是提供一些標准參數,交給這個應用服務器(AS),再由它一般是一些內嵌到C語言里的SQL語句完成業務任務(實現業務邏輯。)
目前本理解沒關系,可能過半個月回頭來看就能理解我說的意思。生活就是缺憾的藝術!
3、 Internet。營業部已經越來越作為營銷場所和開戶場所存在,目前75%以上的交易實際上是客戶通過網上委托完成的。核新、通達信等軟件公司開發了從客戶端軟件(就是我們經常見到的證券公司網站上的那些可以下載的交易軟件),到服務端的解決方案。這些服務端再通過上邊提到的櫃台系統的AR(應用路由)軟件進入交易系統的網絡世界。
4、 營業部。現在營業部的功能越來越朝營銷中心的方向發展。除了行情系統自成體系外,交易網絡已經完成成為整個公司由AR和AS組成的業務數據路由世界的末端。例如,櫃台開戶功能,客戶費率設定,指定交易,等等,通過恆生(金證)提供的一個Windows界面的客戶端軟件完成。另外還有傳統的刷卡軟件,大戶室的熱自助軟件,電話委托等等。都作為末端數據采集系統聯入后台的路由世界。
5、 銀行。呵呵,這可是個重要的合作伙伴。最初的銀證轉帳在2007年突然被全國性的全面的徹底的革命性的三方存管所取代。三方存管的意義在於,客戶資金數據終於從最細的細節上被除了證券公司以外的一個第三方機構所完全掌握。證券公司終於沒有辦法通過壟斷客戶資金明細信息來獲取它的特權(例如挪用保證金,由於證券公司屏蔽了客戶資金明細數據,它總能想出花招來搞股民的錢,特別是證券公司董事長動了這個念頭之后)。這樣,銀行和證券公司的數據交換成了證券信息數字流中重要的一環。

我突然想到一些有趣的想法這里特地拿出來強調:
A)、與銀行的業務流,實際上與櫃台系統客戶帳簿功能一樣數據登記結算環節,屬於“清算”的內容范疇,與“交易”是兩回事。這是我一再強調的。
B)、我們國家的證券公司沒有把個人客戶和機構客戶完全分開。在銀行,個人零售(儲蓄所)和對公業務(營業部的會計業務)是完全不同的部門,使用完全不同的業務規則,IT系統是完全不同的。在證券領域,一筆糊塗帳。
C)、交易相關的業務數據交換協議,在國外叫“FIX”,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FIX。其實,之所以我們國家沒有出現類似FIX的東西,就是因為我們國家這種數據交換太隨意。軟件供應商之間的數據接口業務只是一些底層的程序員自己編制出來的。這些接口千奇百怪,甚至員工的跳槽也會導致接口的變更。還有就是中國的軟件不值錢,標准協議這種東西是降低成本而出來的,如果你本來就都是手工作坊,也就每必要在較低成本了,因為那樣反而成本更高。
D)、SWIFT協議是國外銀行間或者企業和銀行間划撥資金的標准接口。到了我們國內也成了千奇百怪的接口,每個銀行都有所謂的“企業電子銀行”,每個銀行都在證券公司安裝各種他們的程序員們拍腦殼想出來的數據接口,實現銀行數據的電子化划撥。
E)、中國的散戶太多了,機構也是散戶化的,交易頻繁,交易模式單一,證券公司內部更本不去自主創新業務管理發展方式,監管機構也從來就不放心讓證券公司自己管好自己,所以下來的操作指引也是無比的細則化,搞得大家都一個樣,大家都指望一套IT系統自動的完成所有的事情。苦了金證(恆生),也成就了他們,他們儼然成了業務顧問了。

怎么發現,說得跑了題,都不知道飛到哪里去了。

回過頭來再說我們的交易系統。用一個具體的案例來講講信息是如何傳遞的。

股民老張看到中石油破發,再也無法忍受自己的本錢縮水,決定拋調500股。他打開電腦,運行他一直在用的網上委托軟件(叫什么核新客戶端軟件),輸入代碼、價格、股數等等回車。委托數據被打包,發給一個Internet上的IP(在網上委托軟件設置中都可以看到。)。這個IP物理上也許在某個大城市的某個高科技園區內的某個電信公司的托管機房里,這個IP地址被綁定到某台服務器的一塊網卡上。這個服務器上運行這網上交易服務端軟件。
接受這個數據包后,核新公司的網上交易處理程序,再把數據轉發到金證公司的交易系統的某個AR程序,這個AR程序通過檢索本地硬盤上的路由表,發現應該交給中心機房的另一個AR程序,於是數據通過內部廣域網來到了中心機房。(實際上可以無數個AR間轉發這筆請求,只要你願意費神配置他們的路由表。怎么聽上去有點象CCNA的網絡課程。是的,這些應用路由的轉發其實與IP路由轉發是一個道理。)
這個匯總AR再分析數據請求,發現是申請賣出股票的請求,就發給一台應用服務器(AS),這個AS通過請求的功能號觸發約定要的一個DLL文件,這個可執行代碼里,把這個請求終於放到了Oracle數據庫里的entrust表中。
另一個報盤程序,每毫秒的掃描這個entrust表,一旦發現新委托,馬上取出,寫入交易所的接口表中(可能是一個叫order.dbf文件)。交易所的報盤程序也在不停的掃描這個Order.dbf表,一旦發現新委托,馬上通過DDN專線發給了交易所通信中心,知道交易所主機。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