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rototype
在JavaScript中,每個函數都有一個prototype屬性,這個屬性指向函數的原型對象。
例如:
function Person(age) { this.age = age } Person.prototype.name = 'kavin' var person1 = new Person() var person2 = new Person() console.log(person1.name) //kavin console.log(person2.name) //kavin
上述例子中,函數的prototype指向了一個對象,而這個對象正是調用構造函數時創建的實例的原型,也就是person1和person2的原型。
原型的概念:每一個javascript對象(除null外)創建的時候,就會與之關聯另一個對象,這個對象就是我們所說的原型,每一個對象都會從原型中“繼承”屬性。
讓我們用一張圖表示構造函數和實例原型之間的關系:
二、__proto__
這是每個對象(除null外)都會有的屬性,叫做__proto__,這個屬性會指向該對象的原型。
function Person() { } var person = new Person(); console.log(person.__proto__ === Person.prototype); // true
而關系圖:
補充說明:
絕大部分瀏覽器都支持這個非標准的方法訪問原型,然而它並不存在於 Person.prototype 中,實際上,它是來自於 Object.prototype ,與其說是一個屬性,不如說是一個 getter/setter,當使用 obj.__proto__ 時,可以理解成返回了 Object.getPrototypeOf(obj)。
三、constructor
每個原型都有一個constructor屬性,指向該關聯的構造函數。
function Person() { } console.log(Person===Person.prototype.constructor) //true
所以再更新下關系圖:
function Person() { } var person = new Person(); console.log(person.__proto__ == Person.prototype) // true console.log(Person.prototype.constructor == Person) // true // 順便學習一個ES5的方法,可以獲得對象的原型 console.log(Object.getPrototypeOf(person) === Person.prototype) // true
補充說明:
function Person() { } var person = new Person(); console.log(person.constructor === Person); // true
當獲取 person.constructor 時,其實 person 中並沒有 constructor 屬性,當不能讀取到constructor 屬性時,會從 person 的原型也就是 Person.prototype 中讀取,正好原型中有該屬性,所以:
person.constructor === Person.prototype.constructor
四、實例與原型
當讀取實例的屬性時,如果找不到,就會查找與對象關聯的原型中的屬性,如果還查不到,就去找原型的原型,一直找到最頂層為止。
function Person() { } Person.prototype.name = 'Kevin'; var person = new Person(); person.name = 'Daisy'; console.log(person.name) // Daisy delete person.name; console.log(person.name) // Kevin
在這個例子中,我們給實例對象 person 添加了 name 屬性,當我們打印 person.name 的時候,結果自然為 Daisy。
但是當我們刪除了 person 的 name 屬性時,讀取 person.name,從 person 對象中找不到 name 屬性就會從 person 的原型也就是 person.__proto__ ,也就是 Person.prototype中查找,幸運的是我們找到了 name 屬性,結果為 Kevin。
但是萬一還沒有找到呢?原型的原型又是什么呢?
五、原型的原型
在前面,我們已經講了原型也是一個對象,既然是對象,我們就可以用最原始的方式創建它,那就是:
var obj = new Object(); obj.name = 'Kevin' console.log(obj.name) // Kevin
其實原型對象就是通過 Object 構造函數生成的,結合之前所講,實例的 __proto__ 指向構造函數的 prototype ,所以我們再更新下關系圖:
六、原型鏈
簡單的回顧一下構造函數、原型和實例的關系:每個構造函數都有一個原型對象,原型對象都包含一個指向構造函數的指針,而實例都包含一個指向原型對象的內部指針。那么假如我們讓原型對象等於另一個類型的實例,結果會怎樣?顯然,此時的原型對象將包含一個指向另一個原型的指針,相應地,另一個原型中也包含着一個指向另一個構造函數的指針。假如另一個原型又是另一個類型的實例,那么上述關系依然成立。如此層層遞進,就構成了實例與原型的鏈條。這就是所謂的原型鏈的基本概念。——摘自《javascript高級程序設計》
其實簡單來說,就是上述四-五的過程。
繼上述五中所說,那 Object.prototype 的原型呢?
console.log(Object.prototype.__proto__ === null) // true
引用阮一峰老師的 《undefined與null的區別》 就是:
null 表示“沒有對象”,即該處不應該有值。
所以 Object.prototype.__proto__ 的值為 null 跟 Object.prototype 沒有原型,其實表達了一個意思。
所以查找屬性的時候查到 Object.prototype 就可以停止查找了。
最后一張關系圖也可以更新為:
圖中由相互關聯的原型組成的鏈狀結構就是原型鏈,也就是藍色的這條線。
__proto__ 屬性,它是對象所獨有的,可以看到__proto__屬性都是由一個對象指向一個對象,即指向它們的原型對象(也可以理解為父對象),那么這個屬性的作用是什么呢?它的作用就是當訪問一個對象的屬性時,如果該對象內部不存在這個屬性,那么就會去它的__proto__屬性所指向的那個對象(可以理解為父對象)里找,如果父對象也不存在這個屬性,則繼續往父對象的__proto__屬性所指向的那個對象(可以理解為爺爺對象)里找,如果還沒找到,則繼續往上找…直到原型鏈頂端null(可以理解為原始人。。。),再往上找就相當於在null上取值,會報錯(可以理解為,再往上就已經不是“人”的范疇了,找不到了,到此結束,null為原型鏈的終點),由以上這種通過__proto__屬性來連接對象直到null的一條鏈即為我們所謂的原型鏈。
其實我們平時調用的字符串方法、數組方法、對象方法、函數方法等都是靠__proto__繼承而來的
總結一下:
我們需要牢記兩點:①__proto__和constructor屬性是對象所獨有的;② prototype屬性是函數所獨有的,因為函數也是一種對象,所以函數也擁有__proto__和constructor屬性。
__proto__屬性的作用就是當訪問一個對象的屬性時,如果該對象內部不存在這個屬性,那么就會去它的__proto__屬性所指向的那個對象(父對象)里找,一直找,直到__proto__屬性的終點null,再往上找就相當於在null上取值,會報錯。通過__proto__屬性將對象連接起來的這條鏈路即我們所謂的原型鏈。
prototype屬性的作用就是讓該函數所實例化的對象們都可以找到公用的屬性和方法,即f1.__proto__ === Foo.prototype。
constructor屬性的含義就是指向該對象的構造函數,所有函數(此時看成對象了)最終的構造函數都指向Function。
本文就此結束了,希望對那些對JS中的prototype、__proto__與constructor屬性有困惑的同學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