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點題外話。家有兩寶,相差三歲,最近越來越感覺到,娃和娃之間真是千差萬別。還記得當初在老大在中班大班痛苦認字時,我問有個同齡孩子的同事:為什么你家孩子不用認字?同事說:我們家平時看看路牌看看公交站牌,自己就都認識了。我當時一來羡慕得不行,二來覺得一定不可能就這么簡單!等到二寶三四歲了,我才發現同事說的有可能是真的。無他,每個娃的天賦點都加在了不同的技能上。
我們大致情況:老大在中班下學期4月開始大概到大班上學期結束,每天20-50分鍾(中間也有因為旅游、過年、媽媽太忙間斷過),完整地學習了四五快讀1-6冊,一年級前的暑假讀了故事集。二寶現在小班升中班,認字沒有單獨教過,靠她平時自學積累,用四五快讀測試了下,第1冊全認識,第2冊20個字不熟悉,第3冊認識一小部分。由於自己學習這個方式不可控,我還是打算在她那里把四五快讀用起來,但是會使用和姐姐完全不同的學習方式。
先說姐姐如何學四五快讀:
姐姐是那種不靈活但比較聽話的孩子,可惜對文字完全不敏感,眼中只有圖沒有字。具體例子:親子閱讀時,我問你看到這個字了嗎?她會說,我沒發現這里有字……我印象中,她甚至沒出現過文字敏感期。所以在中班下4月開始識字時,她除了第1冊第1課的字,別的都是完全不認識的…… 當時用的具體方法:
1 為了防止學了就忘,參考了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制定學習計划。簡單地說就是學完后,分別在5分鍾、20分鍾、1小時、12小時、1天、2天、5天、8天、14天復習就能記得很牢。我們一般認完字,讀完后面的詞語和段落之后,回頭再復習一下剛學的字,這基本就滿足了5分鍾、20分鍾、1小時的要求。12小時不好執行,我們直接跳過。后面的1天、2天、5天、8天、14天復習是嚴格執行的。具體操作,excel 拉個表格,就很清楚每天要新學哪一課、復習哪幾課了。越到后面,復習的任務越重,有時候要復習好幾課,這時我就不安排新課。所以我們到后面基本是兩三天學習一個新課,整個戰線也略長。
2 一般流程,讀新字、解釋新字的意思,包括組一些詞讓她產生聯想,就字形做解釋幫助她更好記憶;讀詞語,讀句子和段落。我覺得四五快讀設計的好的部分在於詞語和句子段落,詞語是對前一課生字的組詞復習,而句子段落既包含了上一課生字,又包含了以前學到的字。尤其有一些比較抽象的字,如:就、很、得、都等,在句子和段落中會被反復使用,加深她的記憶。
3 我們使用過書后的卡片,比如:我報字或詞,她找出來拼;我說一些短句子,她找出來拼成句子;讓她自由發揮拼詞組或句子我來讀,等等。這個方式能在枯燥的學習過程中增加一點小樂趣,並加深記憶。但是由於我每天下班到家很晚了,時間有限,沒有堅持。
4 有些字反復記不得,我就在家里的小黑板上寫上這幾個字,交待奶奶在家提醒她時不時看一下。回來測試會了的就划掉。
5 四五快讀故事集,我們是在暑假里讀的。當時有段時間找了個大學生每天來家里兩小時,其中交待的一個任務就是每天大聲朗讀一篇故事。差不多讀了三分之二吧。具體效果怎樣我沒有檢測,但是上了小學之后老師也特別強調大聲朗讀,所以我覺得這個方式應該也是有幫助的。
小寶的四五快讀學習計划:
小寶比較靈活活潑,但是定力和專心程度不如姐姐。並且小寶從小對文字的興趣遠大於圖片,會自己從各方面學習一些漢字,並會舉一反三。所以對待小寶的學習,我意識到不能采用和姐姐一樣的方式。不僅是學習效率的問題,而是她根本坐不住……我現在采取的方式是:打開一課,先問她哪些字認識的(姐姐完全沒有這步,因為姐姐完全沒有認識的字……但是妹妹可能通過別的途徑學了很多),不認識的我圈出來,作為后續重點反復學習的內容。另外把重點放在詞語和句子文章上,並把上面第3點提到的識字卡片用起來,以增加她的興趣。對於小寶的識字,讓我先實踐一下,有了成果再來和大家分享。
總體而言,四五快讀還是一套比較科學的識字教材,雖然確實有些枯燥。對於有識字天賦的孩子,這套教材不太適合,最多只能用作查漏補缺。但是對於沒有識字天賦的孩子,這套教材很好。而且它會讓孩子覺得,即使我只認識了一點點字,也能開始讀故事了,這會極大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另外,由於比較枯燥,小寶寶不合適。中班大班的孩子更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