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幾種性能測試指標及計算公式


轉載:https://www.jianshu.com/p/260c36b523ab

響應時間:對請求作出響應所需要的時間

網絡傳輸時間:N1+N2+N3+N4
應用服務器處理時間:A1+A3
數據庫服務器處理時間:A2
響應時間=N1+N2+N3+N4+A1+A3+A2

並發用戶數的計算公式

系統用戶數:系統額定的用戶數量,如一個OA系統,可能使用該系統的用戶總數是5000個,那么這個數量,就是系統用戶數。
同時在線用戶數: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最大的同時在線用戶數量。
同時在線用戶數=每秒請求數RPS(吞吐量)+並發連接數+平均用戶思考時間
平均並發用戶數的計算:C=nL / T
其中C是平均的並發用戶數,n是平均每天訪問用戶數(login session),L是一天內用戶從登錄到退出的平均時間(login session的平均時間),T是考察時間長度(一天內多長時間有用戶使用系統)
並發用戶數峰值計算:C^約等於C + 3*根號C
其中C^是並發用戶峰值,C是平均並發用戶數,該公式遵循泊松分布理論。

吞吐量的計算公式

指單位時間內系統處理用戶的請求數
從業務角度看,吞吐量可以用:請求數/秒、頁面數/秒、人數/天或處理業務數/小時等單位來衡量
從網絡角度看,吞吐量可以用:字節/秒來衡量
對於交互式應用來說,吞吐量指標反映的是服務器承受的壓力,他能夠說明系統的負載能力
以不同方式表達的吞吐量可以說明不同層次的問題,例如,以字節數/秒方式可以表示數要受網絡基礎設施、服務器架構、應用服務器制約等方面的瓶頸;已請求數/秒的方式表示主要是受應用服務器和應用代碼的制約體現出的瓶頸。
當沒有遇到性能瓶頸的時候,吞吐量與虛擬用戶數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可以采用以下公式計算:F=VU * R /
其中F為吞吐量,VU表示虛擬用戶個數,R表示每個虛擬用戶發出的請求數,T表示性能測試所用的時間

性能計數器

是描述服務器或操作系統性能的一些數據指標,如使用內存數、進程時間,在性能測試中發揮着“監控和分析”的作用,尤其是在分析統統可擴展性、進行新能瓶頸定位時有着非常關鍵的作用。
資源利用率:指系統各種資源的使用情況,如cpu占用率為68%,內存占用率為55%,一般使用“資源實際使用/總的資源可用量”形成資源利用率。

思考時間的計算公式

Think Time,從業務角度來看,這個時間指用戶進行操作時每個請求之間的時間間隔,而在做新能測試時,為了模擬這樣的時間間隔,引入了思考時間這個概念,來更加真實的模擬用戶的操作。
在吞吐量這個公式中F=VU * R / T說明吞吐量F是VU數量、每個用戶發出的請求數R和時間T的函數,而其中的R又可以用時間T和用戶思考時間TS來計算:R = T / TS
下面給出一個計算思考時間的一般步驟:
A、首先計算出系統的並發用戶數
C=nL / T F=R×C
B、統計出系統平均的吞吐量
F=VU * R / T R×C = VU * R / T
C、統計出平均每個用戶發出的請求數量
R=u*C*T/VU
D、根據公式計算出思考時間
TS=T/R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