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我在Java8 Stream API 詳細使用指南[1] 中講述了 [Java 8 Stream API]( "Java 8 Stream API") 中 map
操作和 flatMap
操作的區別。然后有小伙伴告訴我 peek
操作 也能實現元素的處理。但是你知道 map
和 peek
的區別嗎?map
我們在開頭文章已經講過了,你可以去詳細了解一下它,本文將重點講解一下 peek
操作。
2. peek
peek
操作接收的是一個 Consumer<T>
函數。顧名思義 peek 操作會按照 Consumer<T>
函數提供的邏輯去消費流中的每一個元素,同時有可能改變元素內部的一些屬性。這里我們要提一下這個 Consumer<T>
以理解 什么是消費。
2.1 什么是消費 (Consumer)
package java.util.function;
import java.util.Objects;
@FunctionalInterface
public interface Consumer<T> {
void accept(T t);
// 嵌套accept , 順序為先執行 accept 后執行參數里的 after.accpet
default Consumer<T> andThen(Consumer<? super T> after) {
Objects.requireNonNull(after);
return (T t) -> { accept(t); after.accept(t); };
}
}
Consumer<T>
是一個函數接口。一個抽象方法 void accept(T t)
意為接受一個 T
類型的參數並將其消費掉。其實消費給我的感覺就是 “用掉” ,自然返回的就是 void
。通常“用掉” T
的方式為兩種:
-
T 本身的 void 方法 比較典型的就是
setter
。 -
把 T 交給其它接口(類)的 void 方法進行處理 比如我們經常用的打印一個對象
System.out.println(T)
2.2 peek 操作演示
Stream<String> stream = Stream.of("hello", "felord.cn");
stream.peek(System.out::println);
如果你測試了上面給出的代碼你會發現,壓根不會按照邏輯跑。這是為啥子呢?這是因為流的生命周期有三個階段:
-
起始生成階段。
-
中間操作會逐一獲取元素並進行處理。可有可無。所有中間操作都是惰性的,因此,流在管道中流動之前,任何操作都不會產生任何影響。
-
終端操作。通常分為 最終的消費 (
foreach
之類的)和 歸納 (collect
)兩類。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終端操作啟動了流在管道中的流動。
所以應該改成下面:
Stream<String> stream = Stream.of("hello", "felord.cn");
List<String> strs= stream.peek(System.out::println).collect(Collectors.toLIst());
比如下圖,我們給圓球加了一個框:

3. peek VS map
peek
操作 一般用於不想改變流中元素本身的類型或者只想元素的內部狀態時;而 map
則用於改變流中元素本身類型,即從元素中派生出另一種類型的操作。這是他們之間的最大區別。那么 peek 實際中我們會用於哪些場景呢?比如對 Collection<T>
中的 T
的某些屬性進行批處理的時候用 peek
操作就比較合適。如果我們要從 Collection<T>
中獲取 T
的某個屬性的集合時用 map
也就最好不過了。
4. 總結
我們今天了解 Stream
的 peek
操作,同時也回顧了 Stream
的生命周期。也順帶對 Consumer<T>
函數進行了講解。而且 和 map
相互做了比較,對各自的使用場景又做了說明。相信看過本文后你對它們會有更深的理解。
參考資料
[1]
Java8 Stream API 詳細使用指南: https://felord.cn/java8streamap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