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將你的硬盤/U盤插進樹莓派
第二步查看一下U盤是否有被識別到,及識別的U盤是在哪個位置
sudo fdisk -l
第三步開始對這個硬盤進行操作
sudo fdisk /dev/sda
輸入P查看現有分區,刪除現有磁盤輸入d,划分新區域輸入n
選擇新分區是主分區還是拓展分區,主分區輸入p拓展分區輸入e
選擇分區起始位置,默認開始位置是2048MB,按enter確認
因為只需要一個分區,所以默認結束位置為磁盤末尾。
如果你要分很多的區,可以在結束位置加上你想要的分區大小,然后在輸入n分第二個區就可以了。
再輸入p查看一下分區
可以看到我們分區的id是83,83代表的是linux分區
Linux分區在windows上是無法識別的,如果你的硬盤想在樹莓派以及你的win電腦上使用就需要改變分區類型
輸入t,再輸入b,就更改成了win95 fat32類型了,fat32可以被windows和linux識別
輸入w保存退出
第四步格式化磁盤
sudo mkfs.ext4 /dev/sda1
第五步掛載磁盤到系統
系統雖然已經識別到了磁盤分區,但是還沒有把磁盤分區加入到系統中去,所以我們要把磁盤分區掛載到系統
掛載磁盤一般是在/mnt 或 /media目錄
sudo mkdir /mnt/disk
sudo mount -o uid=pi,gid=pi /dev/sda1 /mnt/disk
現在已經把磁盤掛載在了/mnt/disk目錄中了,但是掛載只是臨時掛載,重啟以后還要重新掛載,所以我們要修改/etc/fstab來解決這個問題
sudo nano /etc/fstab
在最后添加下面一段代碼
/dev/sda1 /mnt/disk
ext4 defaults,noexec 0 0
Ctrl x保存退出
一個典型的fstab結構如下:
1
2
3
4
|
# <device> <dir> <type><options> <dump> <fsck>
/dev/sda1 / ext4 noatime 0 1
/dev/sda2 none swap defaults 0 0
/dev/sda3 /home ext4 noatime 0 2
|
每一行由以下參數組成 <device> <dir> <type> <options> <dump> <fsck>
<device>
描述了要安裝的塊特殊設備或遠程文件系統; 請參閱#Identifying filesystems。<dir>
介紹了安裝目錄,<type>
該文件系統類型,以及<options>
相關的安裝選項; 見mount(8)和ext4(5)。<dump>
由dump(8)實用程序檢查。此字段通常設置為0
,禁用檢查。<fsck>
設置啟動時文件系統檢查的順序; 見fsck(8)。對於根設備應該是1
。對於其他分區應該是2
,或0
禁用檢查。
options常用參數類型:
auto
– 在啟動時或鍵入了mount -a
命令時自動掛載。noauto
– 只在你的命令下被掛載。exec
– 允許執行此分區的二進制文件。noexec
– 不允許執行此文件系統上的二進制文件。ro
– 以只讀模式掛載文件系統。rw
– 以讀寫模式掛載文件系統。user
– 允許任意用戶掛載此文件系統,若無顯示定義,隱含啟用noexec
,nosuid
,nodev
參數。users
– 允許所有 users 組中的用戶掛載文件系統.nouser
– 只能被 root 掛載。owner
– 允許設備所有者掛載.sync
– I/O 同步進行。async
– I/O 異步進行。dev
– 解析文件系統上的塊特殊設備。nodev
– 不解析文件系統上的塊特殊設備。suid
– 允許 suid 操作和設定 sgid 位。這一參數通常用於一些特殊任務,使一般用戶運行程序時臨時提升權限。nosuid
– 禁止 suid 操作和設定 sgid 位。noatime
– 不更新文件系統上 inode 訪問記錄,可以提升性能(參見 atime 參數)。nodiratime
– 不更新文件系統上的目錄 inode 訪問記錄,可以提升性能(參見 atime 參數)。relatime
– 實時更新 inode access 記錄。只有在記錄中的訪問時間早於當前訪問才會被更新。(與 noatime 相似,但不會打斷如 mutt 或其它程序探測文件在上次訪問后是否被修改的進程。),可以提升性能(參見 atime 參數)。flush
–vfat
的選項,更頻繁的刷新數據,復制對話框或進度條在全部數據都寫入后才消失。defaults
– 使用文件系統的默認掛載參數,例如ext4
的默認參數為:rw
,suid
,dev
,exec
,auto
,nouser
,asyn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