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行業指數基金最詳細介紹,看完這篇就懂了!


作者:牛大 | 關注公眾號:定投五分鍾

牛大的朋友們,大家好。每天五分鍾,投資你自己;相信牛大:堅持基金定投,咱們終將富有!

上篇文章,牛大主要介紹了行業指數基金的概念及作用,相信大家看了之后對行業基金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今天,我們首先來介紹素有“百業之母”之稱的銀行業。

 

01. 銀行的本質

我們知道銀行盈利的主要來源是存貸差。那它們如何通過存貸機制賺到錢的呢?

北大光華學院副教授香帥說過,銀行存貸差看上去非常簡單,就是賺取貸款利率與存款利率的差值。但其中的機制卻不簡單,涉及到了銀行的本質。

銀行是通過資金的規模、期限和風險轉換三個因素,來實現資金的更優化配置,從而賺取利率差額。


 

舉個例子來說明:

有兩個村庄A和B,A村庄比較富裕,手里有很多余錢。B村庄正在大搞建設,目前手里資金欠缺。怎么辦?當然想到了去A村庄借錢。但B村庄需要的錢比較多,去A村庄得挨家挨戶借很多村民的錢,非常麻煩,如果能一次性借到這么多就好了。由此引出問題一,關於借錢的規模問題。

向A村庄借錢,不是一天兩天就能還上的,有可能兩三年甚至好多年。因此A村村民也擔心自己有一天需要錢花,不能隨用隨取。並且兩個村庄的人不是特別熟悉,不認識的人也不敢隨便借錢給另一方,存在一定風險。所以這就引出問題二和三,這就涉及到借錢期限與風險的問題。

B村庄多么期待有一個中間平台,幫他們解決資金規模、期限與風險的問題。於是乎,銀行應運而生,直接解決了上面三個問題。B村的資金問題得到順利解決,此處應有掌聲~!

 

02. 銀行如何盈利?

有一句廣告語大家應該熟悉:“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其實喊出這句廣告語的公司本身就是一個中間商,公司要養活一大批人,不會干虧本的買賣。羊毛出在羊身上,肯定要從中賺取利潤的。

當然,銀行這個中間商也不例外。在上個例子中,比如,A村民以3%的利息收益存入銀行,然后銀行再以6%的利息貸款給B村,銀行從中賺取了3%的存貸差收益。

銀行存貸差的利潤占凈利潤的大概3/4左右,其它的收益還包括:手續費及佣金凈收入,投資收益,匯兌收益等方面。


 

銀行吸收的存款也會做一些投資來盈利。

比如在國內90%以上的國債都是在商業銀行買的,它們會將資金投入到債券等安全性非常高的資產上。

銀行還有一部分利潤來自於通道業務費用。

比如,銀行推出的一些理財產品,大都是其它金融機構和銀行進行合作。銀行只是一個中間通道,它在其中只是收取一些通道費用。然后理財產品就打着銀行的旗號進行銷售。

牛大在這里也提醒朋友們,很多銀行理財並不是該銀行本身推出的,並不會給大家承諾保本,所以存在一定的虧本風險。如果有部分理財向大家承諾高收益,保本保息,朋友們就一定要慎重了!

 

03. 躺着賺錢的銀行

全球最賺錢的五家公司,有四家來自中國!

它們的名字大家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它們是: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簡稱“中農工建”四大行。

2003年到2013年這十年時間,被稱為“中國銀行業的黃金十年”,這十年也是銀行躺着賺錢的十年。

銀行躺着賺錢的秘密大致有兩個方面:銀行的壟斷性和經濟的高速增長。

其一:以前,在國內金融牌照是很難拿到的,而且對存款利率管控的比較嚴格。因此銀行獲取成本非常低,一般在3%左右。

其二:在過去十幾年,經濟高速增長,投資機會非常多。中小企業發展也非常迅速,會有很多企業借錢。因此貸款利率也越來越高,從5%到百分之十幾不等。

銀行獲取資金成本利率低,放出去的貸款利率高。兩者之間的存貸差就是銀行躺賺的主要原因。

 

04. 銀行未來的投資價值如何?

在2000年之后國家放松了銀行牌照的發放,開始推行銀行業的市場競爭。

從2000年的40多家銀行,增長到現在達到了4000多家銀行,可見銀行之間的競爭之大。2013年之后,銀行業出現了嚴重的貧富分化。很多小地方銀行都瀕臨破產,相信大家也都聽說過。

由於近幾年宏觀環境不如前些年,經濟增速下滑,導致很多企業貸款意願降低。所有銀行都能躺着賺錢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所以,在牛大每日估值表中,大家可以看到銀行估值非常低。

由此可見,銀行業具有很強的周期性。大家看銀行估值主要依據市凈率(PB),市盈率(PE)只是作為輔助參考。

雖然看起來經濟處於低谷,但是咱們國家經濟增速在世界上還是獨樹一幟的。相信不久的將來會走出低谷期,到時銀行業也必將重現昔日輝煌。

結論:當銀行指數基金處於嚴重低估時,大家可以拿出部分閑錢進行定投,長期下來會有不錯的收益。

 

 

相信牛大:一起堅持定投,咱們終將富有!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