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看到的文章,標記留存。
需求文檔構成元素介紹
1)邏輯流程圖
將產品目標拆解實現步驟,將相關的步驟聚合為產品模塊,每個模塊之間低耦合,高聚類;模塊內使用流程圖將具體的邏輯串聯起來,每個模塊內的邏輯流程基本上都可以從頭到尾執行完畢,少有交錯的情況;如果有重復出現的邏輯流程,要使用子流程進行概括,並且在主流程中使用子流程進行替換;
2)原型圖
畫清楚頁面的組件布局以及文案信息;各個組件的展示優先級,通過組件的大小、顏色的深淺表現出來;頁面/組件的不同狀態展示(選中狀態);頁面之間的跳轉邏輯(使用跳轉);每個組件的操作響應(使用簡單的流程線);廣告的展示位置。
3)開發注意事項
控件的操作響應;頁面間的跳轉邏輯;狀態更改的時機與條件;廣告的請求、展示邏輯。
4)設計注意事項
組件的優先級說明;組件自身在各種場景下的變化。
5)產品解釋
說清楚頁面/組件要實現的產品目的
小結
雖然寫出一份完整的需求文檔,看起來要花很長的時間。但實際純粹輸出文檔的時間並不多,大概一到兩天的時間。真正耗費時間的是產品框架的搭建與邏輯的梳理,而這一塊對於任何產品都是必不可少的。
需求文檔如果做得比較完善,節省出的溝通成本是巨大的。在實踐的過程中,一份完整的需求文檔,加上充足的前期溝通,大致能節省后期70%的溝通成本。省下來的溝通成本所帶來的是成倍的效率,因為溝通前后的精力轉移成本是非常巨大的。
當然,需求文檔的詳略主要取決於團隊成員對於項目的理解。
如果項目本身就很小,每個人對於項目都有着較深的理解,需求文檔只需要簡單的概述需求本身;對於比較大型的、復雜的產品,需求文檔則越完善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