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etime:
1.允許為空值、可以自定義值,系統不會自動修改其值。
2.不可以設定默認值,所以在不允許為空值的情況下,所以手動指定datetime字段的值才能成功插入數據。
3.雖然不可以設定默認值,但是可以指定datetime字段的值的時候使用now()變量來自動插入系統的當前時間。
顯示格式 YYYY-MM-DD HH:mm:ss 顯示范圍 1601-01-01 到 9999-01-01 (sql)
end:datetime類型適合用來記錄數據的原始的創建時間,因為無論你怎么更改記錄中其他字段的值,datetime字段的值都不會改變,除非你手動更改它。
timestamp:
1.允許為空值,但是不可以自定義值,所以為空值時沒有任何意義。
2.默認值為CURRENT_TIMESTAMO(),其實也就是當前的系統時間。
3.數據庫會自動修改其值,所以在插入記錄時不需要指定timestamp字段的名稱和timestamp字段的值,你只需要在設計表的時候添加一個timestamp字段即可,對應的記錄timestamp值 會自動更新為當前的系統時間。
顯示格式 YYYY-MM-DD HH:mm:ss 顯示范圍 1601-01-01 00:00:00 到 9999-12-31 23:59:59 (sql)
end:timestamp類型適合記錄數據的最后修改時間,因為只要你更改了記錄中的其他字段的值,timestamp字段的值都會自動更新
date:
顯示格式 YYYY-MM-DD 顯示范圍 1601-01-01 00:00:00 到 9999-12-31 23:59:59 (sql)
time:
顯示格式 HH:mm:ss 顯示范圍 00:00:00 到 23:59:59 (sql)
calendar:
在處理日期和時間時,系統推薦使用Calendar進行實現。再設計上,Calendar類的功能要比Date類強大很多,而且在實現方式上也比Date類要復雜一點。
Calednar類時抽象類,且Calendar類的構造方法時protected的,所以無法使用Calendar類的構造方法來創建對象,API提供了getInstance方法用來創建對象。
使用該方法獲取的Calendar對象就代表當前的系統時間,由於Calendar類tostring實現的沒有Date類那么直觀,所以直接輸出Calendar類的對象意義不大。
Calendar c1=Calendar.getInstance();
c1.set(2019,12-1,21);
使用Calendar類代表特定的時間,首先需要創建一個Calendar的對象,然后再誰都能該對象中的年月日參數來完成。
以上示例設置的時間為2019年12月21日。其參數的結構和Date類不一樣,Calendar類中的年份的數值直接書寫,月份的值為實際的月份減1,日期的值是實際日期的值。
Calendar.YEAR:年份、Calendar.MONTH:月份、Calendar.DATE:日期
Calendar.DAY_OF_MONTH:日期,和上面的字段完全相同、Calendar.HOUR:12小時制的小時數、Calendar.HOUR_OF_DAY:24小時制的小時數
Calendar.MINUTE:分鍾、Calendar.SECOND:秒、Calendar.DAY_OF_WEEK:星期幾
c1.set(Calendar.DATE,10);
該代碼的作用是將c1對象代表的時間中日期設置為10號,其他所有的數值會被重新計算,例如星期幾以及對應的相對時間數值等。
Caledar c2=Calendar.getInstance();
int year=c2.get(Calendar.YEAR); int month = c2.get(Calendar.MONTH) + 1; int date = c2.get(Calendar.DATE); int hour = c2.get(Calendar.HOUR_OF_DAY);
int minute = c2.get(Calendar.MINUTE); int second = c2.get(Calendar.SECOND); int day = c2.get(Calendar.DAY_OF_WEEK);
get方法的聲明如下: public int get(int field)
其中參數field代表需要獲得的字段的值,字段說明和上面的set方法保持一致。獲得的月份為實際的月份值減1,獲得的星期的值和Date類不一樣。
在Calendar類中,周日是1,周一是2,周二是3,以此類推。
add方法:
public abstract void add(int field,int amount)
該方法的作用是在Calendar對象中的某個字段上增加或減少一定的數值,增加是amount的值為正,減少時amount的值為負。
c2.add(Calendar.DATE, 100);
這里add方法是指在c2對象的Calendar.DATE,也就是日期字段上增加100,類內部會重新計算該日期對象中其它各字段的值,從而獲得100天以后的日期
after方法:
public boolean after(Object when)
該方法的作用是判斷當前日期對象是否在when對象的后面,如果在when對象的后面則返回true,否則返回false。例如:
Calendar c4 = Calendar.getInstance();
c4.set(2009, 10 - 1, 10);
Calendar c5 = Calendar.getInstance();
c5.set(2010, 10 - 1, 10);
boolean b = c5.after(c4);
在該示例代碼中對象c4代表的時間是2009年10月10號,對象c5代表的時間是2010年10月10號,則對象c5代表的日期在c4代表的日期之后,所以after方法的返回值是true。
另外一個類似的方法是before,該方法是判斷當前日期對象是否位於另外一個日期對象之前。
getTime方法:
public final Date getTime()
該方法的作用是將Calendar類型的對象轉換為對應的Date類對象,兩者代表相同的時間點。
類似的方法是setTime,該方法的作用是將Date對象轉換為對應的Calendar對象,該方法的聲明如下:
public final void setTime(Date date)
轉換的示例代碼如下:
public final void setTime(Date date)
轉換的示例代碼如下:
Date d = new Date();
Calendar c6 = Calendar.getInstance();
//Calendar類型的對象轉換為Date對象
Date d1 = c6.getTime();
//Date類型的對象轉換為Calendar對象
Calendar c7 = Calendar.getInstance();
c7.setTime(d);
Calendar對象和相對時間之間的互轉:
Calendar c8 = Calendar.getInstance();
long t = 1252785271098L;
//將Calendar對象轉換為相對時間
long t1 = c8.getTimeInMillis();
//將相對時間轉換為Calendar對象
Calendar c9 = Calendar.getInstance();
c9.setTimeInMillis(t1);
在轉換時,使用Calendar類中的getTimeInMillis方法可以將轉換為相對時間。在將相對時間轉換為Calendar對象時,首先要創建一個Calendar對象,然后再使用Calendar類的setTimeInMillis方法設置時間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