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進入linux系統
2、在任意目錄創建一個sh后綴的文件,如:
3、編輯打開該文件,如圖:
4、此時按鍵盤上的“i”鍵或者“insert”鍵,進入編輯模式
輸入:
#!/bin/sh
find /data/iqmkj/backup/mysql -mtime +7 -name "*.sql" -exec rm -rf {} \;
參考
* 5 * * * find /tmp/* -name "yhwl_task.log*" -ctime +3 -exec rm -rf {} \;
* 5 * * * find /home/oraclebackup/* -name "YHBS_*" -ctime +15 -exec rm -rf {} \;
表示每天早上六點刪除/root/home/zhang目錄下一天前創建的所有文件,不刪除文件夾zhang,如果這個文件夾也要刪除的話用 * 6 * * * find /root/home/zhang ctime 1 -exec rm -rf {} \;
* 6 * * *
第一個*號表示時間中的 分鍾 取值范圍:0-59
第二個*號表示時間中的 小時 取值范圍:0-23
第三個*號表示一個月中的第幾天,取值范圍:1-31
第四個*號表示一年中的第幾個月,取值范圍:1-12
第五個*號表示一個星期中的第幾天,以星期天開始依次的取值為0~7,0、7都表示星期天
ctime 表示創建時間,1 表示一天前,其實Linux中不存在文件創建時間,只有訪問時間(atime)、修改時間(mtime)、狀態改動時間(ctime)
可以通過命令 stat + 文件路徑 查看時間
也可通過命令 touch -t 201212212359 aa (建立文件aa,時間是2012年12月21日23時59分)修改時間
若是刪除目錄下的指定文件可以用:
find 對應目錄 -mtime +天數 -name "文件名" -exec rm -rf {} \;
1:+才表示之前的
2:用-name "New*"來查找指定文件
3:/*表示不刪除/tmp目錄
ctime 表示創建時間,1 表示一天前,其實Linux中不存在文件創建時間,只有訪問時間(atime)、修改時間(mtime)、狀態改動時間(ctime)
說明:
“/data/iqmkj/backup/mysql” :要刪除的文件所在的目錄。
“+7” :文件保留天數,即幾天前的文件將被刪除。
“*.sql”:刪除文件后綴為.sql的文件。
其他為固定字符。
5:保存編輯的文件
按一下鍵盤上的“esc”鍵,再在當前窗口輸入":wq"。文件即保存成功並自動退回到主界面。
6、給文件授權
輸入:
chown 777 backup_mysql.sh
如果授權不成功,則直接選中該文件右鍵設置權限中全部勾選或者設置“777”。
7:利用centos7的定時任務創建一個定時器
在主界面輸入”crontab -e”,進入定時任務編輯界面。
8、設置定時任務
插入“0 4 * * * /data/iqmkj/backup/mysql/backup_mysql_clean.sh”。
說明:
其中的文件路徑為第二步中創建的文件路徑。
定時器的配置規則參考:http://blog.csdn.net/foxman209/article/details/6759920
9、保存定時任務配置
按一下鍵盤上的“esc”鍵,再在當前窗口輸入":wq"。文件即保存成功並自動退回到主界面。
10、啟動定時器
在主界面輸入“/bin/systemctl start crond.service”。至此全部配置完成。
說明:
啟動定時任務:/bin/systemctl start crond.service
停止定時任務:/bin/systemctl stop crond.service
重啟定時任務:/bin/systemctl restart crond.service
查看定時任務狀態:/bin/systemctl status crond.service
————————————————
版權聲明:本文為CSDN博主「jingcangsen」的原創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權協議,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及本聲明。
原文鏈接:https://blog.csdn.net/jingcangsen/article/details/56666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