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庫模式(三級模式+兩級映射)


數據庫模式(三級模式+兩級映射)

        美國國家標准協會(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 Institute, ANSI)的數據庫管理系統研究小組於1978年提出了標准化的建議,將數據庫結構分為3級:面向用戶或應用程序員的用戶級、面向建立和維護數據庫人員的概念級、面向系統程序員的物理級。

一、數據庫有哪三級模式?

人們為數據庫設計了一個嚴謹的體系結構,數據庫領域公認的標准結構是三級模式結構,它包括外模式、概念模式、內模式,有效地組織、管理數據,提高了數據庫的邏輯獨立性和物理獨立性。

1.1 用戶級--> 外模式(反映了數據庫系統的用戶觀)

外模式又稱子模式或用戶模式,對應於用戶級。它是某個或某幾個用戶所看到的數據庫的數據視圖,是與某一應用有關的數據的邏輯表示。外模式是從模式導出的一個子集,包含模式中允許特定用戶使用的那部分數據。用戶可以通過外模式描述語言來描述、定義對應於用戶的數據記錄(外模式),也可以利用數據操縱語言(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DML)對這些數據記錄進行操作。

1.2 概念級--> 概念模式(反映了數據庫系統的整體觀)

概念模式又稱模式或邏輯模式,對應於概念級。它是由數據庫設計者綜合所有用戶的數據,按照統一的觀點構造的全局邏輯結構,是對數據庫中全部數據的邏輯結構和特征的總體描述,是所有用戶的公共數據視圖(全局視圖)。它是由數據庫管理系統提供的數據模式描述語言(Data Description Language,DDL)來描述、定義的。

1.3 物理級 --> 內模式(反映了數據庫系統的存儲觀)

內模式又稱存儲模式,對應於物理級。它是數據庫中全體數據的內部表示或底層描述,是數據庫最低一級的邏輯描述,它描述了數據在存儲介質上的存儲方式和物理結構,對應着實際存儲在外存儲介質上的數據庫。內模式由內模式描述語言來描述、定義的。

總結:

總之,數據按外模式的描述提供給用戶;按內模式的描述存儲在磁盤上;而概念模式提供了連接這兩級模式的相對穩定的中間層,並使得兩級中任意一級的改變都不受另一級的牽制。

 

二、數據庫的兩級映射

數據庫系統在三級模式之間提供了兩級映像:模式/內模式的映像、外模式/模式的映像。

  • 模式/內模式的映像:實現概念模式到內模式之間的相互轉換。
  • 外模式/模式的映像:實現外模式到概念模式之間的相互轉換。

數據的獨立性是指數據與程序獨立,將數據的定義從程序中分離出來,由DBMS(數據庫管理系統)負責數據的存儲,從而簡化應用程序,大大減少應用程序編制的工作量。

數據的獨立性是由DBMS的二級映像功能來保證的。數據的獨立性包括數據的物理獨立性和數據的邏輯獨立性。

什么是數據的物理獨立性?

答:數據的物理獨立性是指當數據庫的內模式發生改變時,數據的的邏輯結構不變。由於應用程序處理的只是數據的邏輯結構,這樣物理獨立性可以保證,當數據的物理結構改變了,應用程序不用改變。但是,為了保證應用程序能夠正確執行,需要修改概念模式/內模式之間的映像。

什么是數據的邏輯獨立性?

答:數據的邏輯獨立性是指用戶的應用程序與數據庫結構是相互獨立的。數據的邏輯結構發生變化后,用戶程序也可以不修改。但是,為了保證應用程序能夠正確執行,需要修改外模式/概念模式之間的映像。

一句話總結一下:

通俗來講就是如果改變了某個模式,只需要修改上一層的映像。即改變內模式,只需要修改模式/內模式映像(物理獨立性),改變概念模式(邏輯結構),只需要修改外模式/模式映像(邏輯獨立性)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