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ES6新特性async await進行異步處理


我們往往在項目中會遇到這樣的業務需求,就是首先先進行一個ajax請求,然后再進行下一個ajax請求,而下一個請求需要使用上一個請求得到的數據,請求少了還好說,如果多了,就要一層一層的嵌套,就好像有點callback的寫法了,那是相當惡心的,下面我就來講一下如何使用ES6的新特性async await進行異步處理,使上述情況就好像寫同步代碼一樣,首先我們先舉個例子:
先寫上json文件:
code.json:

{
    "code":0,
    "msg":"成功"
}

person.json:

{
    "code":0,
    "list":[
        {
            "id":1,
            "name":"唐僧"
        },
        {
            "id":2,
            "name":"孫悟空"
        },
        {
            "id":3,
            "name":"豬八戒"
        },
        {
            "id":4,
            "name":"沙僧"
        }
    ]
}

比如我們有兩個請求,如下,這里用的axios:

 function getCode(){
      return axios.get('json/code.json');
  }
 function getlist(params){
      return axios.get('json/person.json',{params})
  }

我們第二個請求獲取列表的時候需要使用第一個請求得到的code值,只有code值為0時,才能請求,而且當做參數傳進去,那么我們看一下常規的做法吧

function getFinal(){
      console.log("我是getFinal函數")
      getCode().then(function(res){
         if(res.data.code == 0){
               console.log(res.data.code);
                 var params = {
                      code:res.data.code
                  }
               getlist(params).then(function(res){
                    if(res.data.code == 0){
                         console.log(res.data.list);
                       }
                   })
                }
          })
      }
  getFinal();

看結果
這里寫圖片描述
雖然結果出來了,可是這種寫法真的挺難受的,下面來一個async await的寫法

async function getResult(){
            console.log("我是getResult函數")
            let code = await getCode();
            console.log(code.data.code);
            if(code.data.code == 0){
                var params = {
                    code:code.data.code
                }
                let list = await getlist(params);
                console.log(list.data.list);
            }
        }
getResult();

下面看結果

 

 當然還剩最后一點,處理異常,可以加上try catch

async function getResult(){
            console.log("我是getResult函數")
            try{
                let code = await getCode();
                console.log(code.data.code);
                if(code.data.code == 0){
                    var params = {
                        code:code.data.code
                    }
                    let list = await getlist(params);
                    console.log(list.data.list);
                }
            }catch(err){
                console.log(err);
            }
        }
getResult();

個人認為做vue項目的時候,如果對於異常沒有特殊處理,可以不加try catch,因為打印出來的錯誤跟vue自己報的錯誤是一樣的,而且還是黑的字體,不如醒目的紅色來的痛快啊!當然如果要對錯誤進行特殊處理,那么就加上吧

代碼風格是不是簡便了許多,而且異步代碼變成了同步代碼,下面我稍微講一下后者寫法的代碼執行順序

首先在 function 前面加 async 用來說明這個函數是一個異步函數,當然,async是要和await配合使用的,第一個請求

let code = await getCode();
await 意思是等一下,等着getCode()這個函數執行完畢,得到值后再賦值給code,然后再用code的值進行下一步操作,就是這么簡單!!!趕緊去改代碼!!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