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有關RFC文檔就提出啦IP地址耗盡的可能。,2019年11月26日,是人類互聯網時代值得紀念的一天,全球43億個IPv4地址今日正式耗盡。IPv6技術雖然能從根本上解決地址短缺的問題,但也無法立刻替換現有成熟且廣泛應用的IPv4網絡。那么必須使用一些技術手段來延長IPv4的壽命,,其中廣泛使用的技術之一就是網絡地址轉換(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NAT)
原理:
NAT是將IP數據報文報頭中的IP地址 轉換為另一個IP地址的過程
NAT有3種類型:靜態NAT、動態地址NAT以及網絡地址端口轉換NAPT
功能及應用場景:
功能:主要用於實現內部網絡(私有IP地址)訪問外部網絡(公有IP地址)
NAT轉換設備(實現NAT功能的網絡設備)維護這地址轉換表,所有經過NAT轉換設備並且需要進行地址轉換的報文,,都會通過該表做相應轉換。NAT轉換設備處於內部網絡和外部網絡的連接處,,常見的有路由器、防火牆等。
實驗目的:
實驗內容:
實驗拓撲:
實驗編址:
實驗步驟:
1.基本配置
根據實驗編址表進行相應的基本配置,,並使用ping命令檢測各直連鏈路的連通性。
2.配置靜態NAT(一對一)
公司在網關路由器R1上配置訪問外網的默認路由
由於內網使用的都是私有IP地址,,員工無法直接訪問公網。現需要在網關路由器R1上配置NAT地址轉換,將私網地址轉換為公網地址。
PC1為公司客戶經理使用的終端,不僅需要自身能訪問外網,,還需要外網用戶也能直接訪問他,,因此網絡管理員分配啦一個公網IP地址202.1069.10.2給PC1座金泰NAT地址轉換。在R1的GE 0/0/0接口下使用nat static 命令配置內部地址到外部地址的一對一轉換
配置完之后,在R1上查看NAT靜態配置信息,並在PC1ping檢測與外網的連通
PC1通過靜態NAT地址轉換,成功訪問外網,,在路由器R1上的GE 0/0/0接口抓包查看NAT地址是否轉換成功,
結果如下圖
可以看到R1已經成功把來自PC1的ICMP報文的源地址172.16.1.1轉換為公網地址202.169.10.5。
在R2上使用環回口Loopback0模擬外網用戶訪問PC1,,並在PC1的E0/0/1接口上抓包觀察
可以發現PC1的私網地址被轉換為唯一的公網地址,,外網用戶也能主動訪問PC1,,且數據包經過R1進入內網是,R1把目的IP轉換與公網地址202.169.10.5對應的私網地址172.16.1.1發給PC1。
3.配置內市場部的員工,都需要能夠訪問外網。。市場部使用私網IP地址172.17.1.0/24網段,現在要求使用公網地址池202.169.10.50~202.169.10.60為市場部員工做NAT轉換。(多對多)
在R1上使用nat address-group命令配置NAT地址池,設置其實和結束地址分別為202.169.10.50和202.169.10.60
創建基本acl2000 ,匹配172.17.1.0
在GE 0/0/0接口使用nat outbound命令將ACL 2000 與地址池相關聯,,使得ACL中規定的地址,可以使用地址池,
進行地址轉換。
配置完后,在R1上查看NAT Outbound的信息
可以看到R1上的NAT Ountbound 配置信息,,使用PC2檢測與外網的連通性,,並在R1的接口GE 0/0/0上
抓包觀察地址轉換情況
PC2ping通外網,通過抓包分析,來自PC2的ICMP數據包,在R1的GE 0/0/0接口上 源地址172.17.1.2被替換為地址池中第一個地址202.169.10.50
4.配置NAT的Easy-IP(多對一)
在R1的GE 0/0/0接口上刪除NAT Outbound 配置,並使用nat outbound命令配置Easy0IP特效,直接使用接口IP地址作為NAT轉換后的地址。
配置完后,在PC2和PC3上使用UDP法寶工具發送UDP數據包到公網地址202.169.20.1,配置好目的IP和UDP源,
目的端口號后,輸入字符串數據后單擊“發送”按鈕。
發送完后,在R1上查看NAT Session的詳細信息
可以看到,源地址為172.17.1.2的UDP數據包被,新源地址202.169.10.1和新源端口好10242替換,
源地址為172.17.1.3的UDP數據包被,新源地址202.169.20.1和新源端口好10241替換,
R1借用自身GE 0/0/0接口的公網IP地址為 所有私網地址做NAT轉換,使用不同的端口號
來區分不同私網數據,,此方式不需要創建地址池,,大大節省了地址空間。
5.配置NAT Server
公司內Server提供FTP服務 供外網用戶訪問,配置NAT Server並使用公網IP地址202.169.10.6對外公布服務器地址,,然后開啟器NAT ALG功能。因為,對於封裝在IP數據報文中的應用層,協議報文,正常的NAT轉換會導致錯誤,在開啟某應用協議的NAT ALG功能后,,該應用層協議報文可以正常進行NAT轉換,否則該應用協議不能正常工作。
在R1的GE 0/0/0接口上,使用nat server命令定義內部服務器的映射表,,指定服務器通信協議類型為TCP,,配置服務器使用的公網IP地址為202.169.10.6,,服務器內網通信地址為172.16.1.3,指定端口為21,該常用端口號可以直接使用關鍵字“ftp”代替。
配置完后,在R1上查看NAT Server信息
可以看到,配置已經生效,現在我們去Sverver終端開啟,服務器的FTP功能
設置完后,在R2上模擬,公網用戶訪問該私網服務器
可以看到,公網用戶,可以成功登入公司內的私網FTP服務器。
思考:
什么情況下需要使用到NAT的雙向轉換?
當兩個私有網絡的IP地址相同(發生重疊),並又想能夠實現互相訪問時,就可以通過中間的設備部署雙向的nat轉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