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eNSP上的NAT地址轉換配置


NAT是將IP數據報文報頭中的IP地址轉換為另一個IP地址的過程,主要用於實現內部網絡(私有IP地址)訪問外部網絡(公有IP地址)的功能。

1.實驗拓撲

 

 

 地址表:

 

 

 1.完成各個接口基本配置之后使用ping命令檢測各直連鏈路的連通性:

 

 

 2.配置靜態NAT

在 網關路由器AR1上配置訪問外網的默認路由:

 

 

 由於內網使用的都是私有地址,PC機無法直接訪問公網。需要在網關路由器上配置NAT地址轉換。

給PC1 做靜態NAT地址轉換,即在AR1的g0/0/0 接口下使用nat static命令配置內部地址到外部地址的一對一轉換。配置如下:

 

 

 在AR1上使用display nat static命令查看NAT靜態配置信息,並在PC1上使用ping命令測試與外網的連通性:

 

 

 PC1的ping通結果:

 

 

 然后在g0/0/0接口上抓包查看NAT地址是否轉換成功

 

 

 AR1 已經把來自PC1的ICMP報文的原地址172.16.1.1轉換成公網202.169.10.5

同樣的,在AR2上使用環回扣loopback 0 模擬外網訪問PC1 的話 ping 202.169.10.5,數據包在經過AR1進入內網的時候,會把目的IP轉換為172.16.1.1 去訪問PC1

3.配置動態NAT,基於地址池一對一映射

1)設置地址組

2)設置ACL規則 rule 5 permit source 172.17.1.0(使用某網段地址) 0.0.0.255(使用反向掩碼)

3)進入與外網相連的接口 使用 nat outbound 2000 address-group 1 no-pat 命令

如下圖所示:

 

 

  使用172.17.1.0網段的PC2ping 外網:

 

 

 使用抓包工具發現172.17.1.2被AR1轉變成地址池中的 某一個地址

 

 

 4.Easy IP 地址轉換

因為Easy ip 地址轉換是NAPT的一種方式,直接借用路由器出接口IP地址作為公網地址,跟動態NAT地址轉換類似實現多對一地址轉換。

因為在AR1 上的g0/0/0接口上使用了IP address group 所以先undo 掉

 

 

 然后使用nat outbound 命令配置Easy IP特性:

 

 

 

 

 

 

 抓包后發現AR1將私網地址直接使用接口IP地址作為nat轉換后的地址:

 

 

 5.配置NAT服務器

公司內Server提供FTP服務供外網用戶訪問,配置NAT 服務器並使用公網IP地址202.169.10.6對外公布服務器地址,然胡開啟NAT ALG功能。

在AR1上的g0/0/0接口,使用nat server 命令定義內部服務器的映射表,並指定服務器通信協議類型為TCP ,配置服務器使用的公網IP地址為202.169.10.6,服務器內網地址為172.16.1.3,指定端口號 21 (該常用端口號可以直接使用關鍵字“ftp”代替)

 

 

 

 配置完成之后,在AR1  上查看NAT Server 信息

 

 開啟服務器的FTP功能(選擇根目錄,啟動服務):

 

 設置完服務器之后,在AR2上模擬公網用戶訪問該私網服務器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