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從切換技術的方法是:
當主服務器宕機后,需要手動把一台從服務器切換為主服務器,
這就需要人工干預,費事費力,還會造成一段時間內服務不可用。
這不是一種推薦的方式,更多時候,我們優先考慮哨兵模式。
一、哨兵模式概述
哨兵模式是一種特殊的模式,首先Redis提供了哨兵的命令,哨兵是一個獨立的進程,
作為進程,它會獨立運行。其原理是哨兵通過發送命令,
等待Redis服務器響應,從而監控運行的多個Redis實例。
這里的哨兵有兩個作用
-
通過發送命令,讓Redis服務器返回監控其運行狀態,包括主服務器和從服務器。
-
當哨兵監測到master宕機,會自動將slave切換成master,
-
然后通過發布訂閱模式通知其他的從服務器,修改配置文件,讓它們切換主機。
然而一個哨兵進程對Redis服務器進行監控,可能會出現問題,
為此,我們可以使用多個哨兵進行監控。
各個哨兵之間還會進行監控,這樣就形成了多哨兵模式。
用文字描述一下故障切換(failover)的過程。
假設主服務器宕機,
哨兵1先檢測到這個結果,系統並不會馬上進行failover過程,僅僅是
哨兵1主觀的認為主服務器不可用,這個現象成為
主觀下線。
當后面的哨兵也檢測到主服務器不可用,並且數量達到一定值時,那么哨兵之間就會進行一次投票,投票的結果由一個哨兵發起,進行failover操作。
切換成功后,就會通過發布
訂閱模式,讓各個哨兵把自己監控的從服務器實現切換主機,這個過程稱為
客觀下線。這樣對於客戶端而言,一切都是透明的。


python中的使用(目前還沒有應用場景)
#!/usr/bin/env python # -*- coding:utf-8 -*- from redis.sentinel import Sentinel # 連接哨兵服務器(主機名也可以用域名) sentinel = Sentinel([('10.211.55.20', 26379), ('10.211.55.20', 26380), ], socket_timeout=0.5) # # 獲取主服務器地址 # master = sentinel.discover_master('mymaster') # print(master) # # # # 獲取從服務器地址 # slave = sentinel.discover_slaves('mymaster') # print(slave) # # # # # 獲取主服務器進行寫入 # master = sentinel.master_for('mymaster') # master.set('foo', 'bar') # # # # 獲取從服務器進行讀取(默認是round-roubin) # slave = sentinel.slave_for('mymaster', password='redis_auth_pass') # r_ret = slave.get('foo') # print(r_r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