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區域OSPF
1.1 多區域OSPF產生的原因
在OSPF單區域中,每台路由器都需要收集其他所有的路由器的鏈路信息,隨着網絡規模的不斷擴大,鏈路信息也會隨之不斷增加,這將使得單台路由器上的鏈路狀態數據庫非常龐大,導致路由器負擔加重,也不便於維護管理。為解決上述問題,OSPF協議可以將整個自治系統分為不同的區域。
1.2 多區域OSPF的優勢
鏈路狀態信息只在區域內進行泛洪,區域之間傳遞的只是路由條目而非鏈路狀態信息,因此大大減小了路由器的負擔,當一台路由器屬於不同區域時稱它為區域邊界路由器(ABR),負責傳遞區域間路由信息,區域間的路由信息傳遞類似距離矢量算法,為了防止區域間產生環路,所有非骨干區域之間的路由信息必須經過骨干區域,也就是說非骨干區必須與骨干區域相連,同時,非骨干區域之間不能直接進行路由信息交換。
2、OSPF多區域配置實驗
2.1 實驗內容
2.2 實驗拓撲
2.3 實驗編址
2.4 實驗步驟
step1:按照實驗編址進行基本配置,並測試其連通性。經測試都能連通。
step2:配置骨干區域路由器,在公司總部路由器上創建ospf進程,並在骨干區域通告總部各網段
step3:測試pc3和pc4的連通性,連接成功!
step4:配置非骨干區域路由器,創建ospf進程,指定為非骨干區域(area參數不為0)
首先在分支A的路由器R5上創建OSPF進程,創建並進入區域1,告知分支A的相應網段
在R1和R3上進行同樣操作,創建區域1,將與R5相連的接口進行通告。
在分支區域B中進行同樣操作,並在與R6相連的路由器中進行通告
step5:配置完成測試連通性
連通性ok!
ps:可以使用 display ip routing-table protocol ospf來查看路由條目,通過display ospf lsdb查看鏈路狀態數據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