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命令部分:
ospf 1 進入ospf協議
area 0 划定自治區域 因為實驗只用了1個區域所以參數就為0 也就是骨干區域
network +網段+反寫掩碼(0.0.0.255)指定運行OSPF協議的接口和接口所屬區域。即所在網段
display ospf interfac 檢查OSPF接口通告
display ospf peer 查看本設備的鄰居
自治系統內部的網關之間執行內部網關協議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 縮寫為IGP。在不同自治系統之間用外部網關協議exterior gateway protocol 縮寫為EGP。最新的EGP辦議叫做BGP 它是BORDER GATEWAY PROTOCOL
OSPF基本原理
另外OSPF引入了area的概念
實驗:
按如上圖所示配置並給各個端口配置IP
配置完成后用R1測試連通性
配置單區域OSPF網絡
這里router ID 為 172.16.10.1
關於上面出現的DR與BDR解釋:
DR指定一個路由器,BDR是指一個備份指定路由器。
為減小多路訪問網絡中OSPF流量,OSPF會選擇一個指定路由器(DR)和一個備份指定路由器(BDR)。當多路訪問網絡發生變化時,DR負責更新其他所有OSPF路由器。BDR會監控DR 的狀態,並在當前DR發生故障時接替其角色。
在多路訪問網絡上,可能存在多個路由器,為了避免路由器之間建立完全相鄰關系而引起的大量開銷,OSPF要求在區域中選舉一個DR。每個路由器都與之建立完全相鄰關系。
DR負責收集所有的鏈路狀態信息,並發布給其他路由器。選舉DR的同時也選舉出一個BDR,在DR失效的時候,BDR擔負起DR的職責。點對點型網絡不需要DR,因為只存在兩個節點,彼此間完全相鄰。
display ip routing-table 查看學習后的路由表,紅框框內是OSPF協議下學習到的路由,direct是直連網絡。
測試連通性,理論上3台PC就都可互相ping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