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自增、自減運算符的重載和性能分析


微信公眾號:「小林coding」
用簡潔的方式,分享編程小知識。

01 ++、--運算符重載函數的格式

自增運算符和自減運算符是有前置和后置之分的,如:

a++  // 后置自增運算符
++a  // 前置自增運算符

b--  // 后置自減運算符
--b  // 前置自減運算符

為了區分所重載的是前置運算符還是后置運算符,C++規定:

  • 前置運算符作為一元運算符重載,重載為成員函數的格式如下:
T & operator++(); // 前置自增運算符的重載函數,函數參數是空
T & operator--(); // 前置自減運算符的重載函數,函數參數是空
  • 后置運算符作為二元運算符重載,多寫一個沒用的參數,重載為成員函數的個數如下:
T  operator++(int); // 后置自增運算符的重載函數,多一個沒用的參數
T  operator--(int); // 后置自減運算符的重載函數,多一個沒用的參數

02 討論前置和后置運算符的返回值

前置和后置運算符重載函數如下:

前置運算符重載的成員函數 后置運算符重載的成員函數
T & operator++(); T operator++(int);
T & operator--(); T operator--(int);

注意到區別了嗎?那么問題來了:

  • 為什么前置運算符返回的是引用 &
  • 為什么后置運算符返回的是普通的對象(臨時對象)?

主要是因為為了保持原本 C++ 前置和后置運算符的特性:

  • 前置運算符的特性
int a = 0

// (++a) = 5; 可以拆解成:
// a = a + 1; 
// a = 5;
(++a) = 5; // 前置++

a 先自增 +1 后, a 的值就為 1 ,然后再參與 a=5 的運算,所以最后 a 的值是 5。

這說明 (++a) 返回的是自增后 a 變量, a 變量在后續運算過程中,a 變量的值會被修改。所以前置運算符的重載函數的返回值必須是引用 &

  • 后置運算符的特性

而后置運算符,是不能作為左值的,也就是 (a++) = 5; 是不成立的,所以后置運算符的重載函數的返回值就是普通的對象。

03 ++、--運算符重載函數的編寫

int main()
{
    CDemo d(10);
    cout << d++ << ","; // 等價於 d.operator++(0);
    cout << d << ","; 
    
    cout << ++d << ","; // 等價於 d.operator++();
    cout << d << ",";
    
    cout << d-- << ","; // 等價於 d.operator--(0);
    cout << d << ",";
    
    cout << --d << ","; // 等價於 d.operator--();
    cout << d << endl;
    
    return 0;   
}

輸出結果:

10,11,12,12
12,11,10,10

假設要實現如上的 main 函數輸出的結果,該如何編寫呢?

首先我們先定義好 CDemo 類,同時也把自增、自減運算符重載函數定義好。

class CDemo
{
public:
    CDemo(int i = 0):m_num(i) {} // 構造函數
    
    CDemo & operator++();    // 前置自增運算符重載
    CDemo  operator++(int);  // 后置自增運算符重載
    
    CDemo & operator--();    // 前置自減運算符重載
    CDemo operator--(int);   // 后置自減運算符重載

private:
    int m_num; // 成員變量
};

接着繼續實現前置自增、自減運算符重載函數:

// 前置++
CDemo & CDemo::operator++()
{
    ++m_num;
    return *this;
}

// 前置--
CDemo & CDemo::operator--()
{
    --m_num;
    return *this;
}

后置自增、自減運算符重載,就有點不同,例如后置++,是先參與運算,再進行自增,所以返回值是沒自增前的對象,具體實現如下:

// 后置++
CDemo CDemo::operator++(int)
{
    CDemo tmp(*this); // 記錄修改前的對象
    m_num--;
    return tmp;       // 返回修改前的對象
}

// 后置--
CDemo  CDemo::operator--(int)
{ 
    CDemo tmp(*this); // 記錄修改前的對象
    m_num++;
    return tmp;       // 返回修改前的對象
}

04 前置和后置運算符的性能比較

從上面的例子,我們看到后置運算符的重載函數的執行步驟:

  1. 先要產生一個臨時對象來保存未自增或自減前的對象;
  2. 接着成員變量自增或自減;
  3. 最后返回修改前的對象;

而前置運算符的重載函數的執行步驟:

  1. 成員變量自增或自減;
  2. 返回對象引用;

可見,前置運算符的重載函數是比后置運算符的重載函數性能是更高的,開銷相對比較少。

當然對於普通變量類型,如int、double、long等,前置和后置是性能差距是不大的。重要是我們在對於對象和迭代器使用自增或自減時,最好用前置的運算符的方式,這樣可以減少開銷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