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在群里看到小伙伴們的討論,有一位同學說招人招了好久沒有找到合適的。稍微聊了一下,大概情況是這樣的。
最新項目緊張,自動化的測試用例需要給力的小伙伴幫忙一起寫一下,之前花心思帶了一位同學,那位同學學了一段時間之后離開了,工資漲了2k。現在想招個能直接上手做項目的,但是茫茫人海,遇到一個合適的人真的很難,面試時候遇到有不錯潛力的,不過因為項目周期的原因也不可能給時間去慢慢學習上手,如今非常為難。
了解了情況之后,我自己也相當有感觸。目前所在的公司面試要求比較高,我推薦了一個自認為潛力還不錯的同學來面試,結果直接被hr給婉拒了,理由是技術方面沒有實際的項目經驗,培養周期可能比較長,暫時不予考慮。
還有一位候選人,背景很不錯,經驗也令人非常滿意,但是技術方面可能缺乏磨練,最終一面技術面沒有通過,面試官給的拒絕理由是技術能力不強,與公司對於資深測試人員的定位不符,所以還是想看看有沒有綜合能力更好的候選人。
順便又想到一件事情,最近有一位同學試用期評估的時候沒有達到預期,原因是綜合能力不足,自我成長速度比較慢,已經用心去帶了,但是帶不動,占用了團隊其他成員(也是測試同學)的很多時間。比如腳本跑不通需要別人幫忙調試等等。
總的來說,在某些團隊,一般是小團隊,對隊友的時間容忍度不會特別高,一般希望招來的人能立即干活,減少培養的成本,盡快的有穩定輸出。而大公司對畢業生的培養要相對耐心很多,某些公司會有導師制度,就是老帶新,幫助新人融入環境,解決新人的各種問題。另外大公司的培訓也比較立體,可能測試新人會直接從用例設計培訓到linux,數據庫,自動化測試等等,整個周期可能會有1到2個月,但大公司對背景的要求比較高,門檻高了成材率也相應會高,這些成本是公司可以承擔的。
如果用人企業承擔不了培養的成本呢?
自我成長其實很重要。自我成長的關鍵是自己希望自己可以變得更好。如果自己沒有成長的意願,那么外部的環境再好再優越,成長的速度也是有限的。
就拿向我吐槽招人不順,也就是文首露面的那位同學來說,他目前每天堅持學習2小時,晚上加班到11點,在車上也會看書,中午也要看書看半小時,還經常寫博客,做知識總結和歸納。
我個人覺得自己成長最快的那段時間(當然了,是被逼的),每天壓力很大,早上睡不着5點起來寫代碼,午休的時候也睡不着,別人睡覺我在輕輕的敲代碼,晚上一般10點多到家,洗完澡倒頭就睡,夢里都夢到敲代碼做需求,畢竟那段時間,在團隊其他成員看來,我也屬於帶不動的隊友行列。
大家換工作的話,其實可以站在招聘方去考慮一下問題。對於有工作經驗的同學來說,用人單位一般希望你可以獨當一面,馬上干活穩定輸出;對於一些沒有太多經驗的同學來說,企業可能會承擔一定的培養成本,但是要求你迅速的成長,讓人可以帶的動。
說了這么多,可能大家也比較好奇我們所謂的對候選人的技術水平要求到底是怎么樣的,我稍微總結了一下,對於普通測試同學來說,我們這里要求
- 首先測試技能,比如對需求的理解,測試用例設計等
- 熟練使用linux,我記得有一道筆試題大概是如何從log里找出不重復的用戶數量
- 熟練進行性能測試,好像有一道筆試題考察了一些監控指令
- 熟練使用一門編程語言,有一道筆試題考察了搜索的算法,關注時間復雜度
- 熟練進行接口測試,入職后馬上會有一些跟接口測試相關的小項目需要獨立完成,大概是自己寫mock server,寫接口測試用例,自己進行壓測,給出最大qps,做不出來貌似就要立即閃人了
其實有一些趨勢是比較明顯的,測試的薪資會越來越高,與此對應的,門檻也會越來越高。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