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
RSTP把原來的5種狀態縮減為3種。根據端口是否轉發用戶流量和學習MAC地址來划分:如果不轉發用戶流量也不學習MAC地址,那么端口狀態就是Discarding狀態;如果不轉發用戶流量但是學習MAC地址,那么端口狀態就是Learning狀態;如果既轉發用戶流量又學習MAC地址,那么端口狀態就是Forwarding狀態。
例子:
本實驗模擬公司網絡場景。S3和S4是接入層交換機,負責用戶的接入,S1和S2 是匯聚層交換機,四台交換機組成一個環形網絡。為了防止網絡中出現環路,產生網絡風暴,所有交換機上都需要運行生成樹協議。同時為了加快網絡收斂速度,網絡管理員選擇使用RSTP協議,且使得性能較好的S1為根交換機,S2為次根交換機,並配置邊緣端口進一步優化公司網絡。
拓撲圖:
實驗編址:
1.基礎配置
進行PC機的基礎配置。開啟后,測試它們的連通性。
2.配置RSTP的基礎功能
像這樣開啟S1 S2 S3 S4的stp功能(其他同理)
配置完后可以用命令 display stp 查看一下生成樹的模式和根交換機的位置
我們網絡管理員需要設置匯聚層主交換機S1為根交換機,S2為備份交換機。
現在我們再看一下每台交換機上的端口角色及狀態
我們發現S1根交換機上無根端口,全部都是指定端口;S2 GE0/0/1是根端口;S3上E0/0/2是根端口,E0/0/1 E0/0/3是指定端口,E0/0/4是備份端口;S4 E0/0/2是根端口
我們現在來實驗一下,目前S2的GE0/0/1是根端口,如果我們把S2的根端口斷掉那么S2會選擇其他到達根交換機端口置成根端口嗎。。。
現在我們把GE0/0/1斷掉
然后我們再看一下,可以看到GE0/0/2成為了根端口,並且處於轉發狀態
好了,現在我們恢復過來
3.配置邊緣端口
生成樹的計算主要發生在交換機互連的鏈路之上,而連接PC的端口沒有必要參與生成樹計算,為了優化網絡,降低生成樹計算對終端設備的影響,現在網絡管理員把交換機上連接PC的接口配置為邊緣端口。
配置S4連接PC端口為邊緣端口
我們重啟此端口觀察現象
發現接口直接進入到Forwarding狀態,沒有30s的延遲。
所以,在使用RSTP的環境中,可以在交換機上把連接PC、路由器和防火牆的端口都配置為邊緣端口,邊緣端口能降低終端設備訪問網絡需要等待的時間,明顯提高網絡的可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