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錄的相關操作
1.特殊的目錄:
cd加上下面符號
. 此層目錄
.. 上一層目錄
- 前一個目錄
~ 目前用戶所在主文件夾
~vbird vbird這個賬號的主文件夾
2.所有目錄下面都會存在兩個目錄,此層目錄和上層目錄,即"." 和".."
3.pwd 顯示當前目錄
vbird用戶的主文件夾是/home/vbird/,root主文件夾是/root/
4.創建新目錄
mkdir
-p 遞歸創建
-m 設置權限
例子:
1)mkdir -p test/test1
2)mkdir -m 711 test3
二、關於執行文件路徑的變量:$PATH
1.實際上ls命令位於/bin/ls這個路徑, 為什么我們可以在任意地方執行命令ls,就是因為環境變量PATH的幫助
[root@localhost ~]# echo $PATH /usr/local/sbin:/usr/local/bin:/usr/sbin:/usr/bin:/root/bin
(echo 有顯示打印出的意思)
系統會依據PATH的設置去PATH定義的目錄下查詢命令(如ls)的可執行文件,若有多個同名文件,則執行先找到的命令。
2.若想將/root加入到PATH中,可像下面這樣:
PATH="$PATH":/root
三、復制、刪除與移動
1.ls
-l 相當於ll,查看具體信息
-s 顯示文件大小(只是文件自身的大小,不是里面內容的大小)
-a 顯示所有文件,包括隱藏文件
-sh 以合適單位顯示文件大小
-ld 查看文件夾的信息(不是文件內部的信息)
-1 一行一行地顯示
ll -d -time=ctime /boot 查看文件夾創建時間
ll -d -time=atime /boot 查看文件夾訪問時間
2.復制 cp
句法:cp [選項].. /PATH1/XX /PATH2/YY
1)若YY為文件夾,則意思是將/PATH1/XX復制到/PATH2/YY內
2)若YY為文件或不存在,則意思是則意思是將/PATH1/XX復制到/PATH2,並命名為YY
選項:
1)cp不能直接復制一個目錄,要復制目錄需帶上-rf
-rf 可以復制目錄(r:表示遞歸,即除了復制目錄外,若目錄里面還有文件或目錄,則也復制過去;f:force的意思,表示強制)
2)復制時只是復制內容過去,文件的屬性並沒有復制過去,比如時間,則復制后的文件的時間會是復制時的時間而不是原始文件的創建時間
-p 連帶屬性也復制過去
3)-a 這個常用,既可以復制目錄,也復制屬性
4)-d 復制鏈接文件本身
3.剪切 mv
句法:mv [選項].. /PATH1/XX /PATH2/YY
1)若YY為文件夾,則意思是將/PATH1/XX剪切到/PATH2/YY內
2)若YY為文件或不存在,則意思是則意思是將/PATH1/XX剪切到/PATH2,並命名為YY
3)若PATH1和PATH2相同,則意思是對XX重命名為YY
4.刪除 rm
-rf 常用,強制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