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要搭建一套環境,本來搭建好的后來搞崩了,因為之前的虛擬機沒有克隆過以及創建快照,所以今天就重新創建一套環境創建虛擬機快照,以及要解決克隆之后的IP重新設置問題。
系統版本:redhat5.6
本機:orcl IP地址:192.168.1.4 被卡隆機器:orclstd(hostname已經修改) 修改IP為:192.168.1.5
1.查看本機orcl IP:[root@orcl network-scripts]# ifconfig
創建的機器地址:
現在要做的是將被克隆機器orclstd的IP地址重新設置一下,首先在IPADDR設置成你要IP地址,以及網關要設置成與開始的本機電腦一樣的網關,接下來在克隆之后的機器進行。
做這些操作首先要知道自己電腦的IP地址,以及網關,可以再cmd中輸入ipconfig -all查詢到
要更改linux中ifcfg-eth0的配置,附上路徑:/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我的是eth0,eth0是網絡設備名,根據裝系統時候選擇的設備
2.[root@orclstd ~]# 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以及需要更改的參數,克隆之后orclstd 的服務器地址:動態IP。然后把BOOTPROTO=dhcp改為static,動態IP改為static靜態IP,ONBOOT如果是YES就是默認,是NO就改為YES
ONBOOT:開機自啟動選項,是指明在系bai統啟動時是否激活網卡,只有du在激活狀態的網卡才能去連接zhi網絡,進行網絡通訊。
DEVICE:物理設備名
BOOTPROTO:[none|static|bootp|dhcp](引導時不使用協議|靜態分配|BOOTP協議|DHCP協議)
IPADDR=IP地址
NETMASK=掩碼值
NETWORK=網絡地址
BROADCAST=廣播地址
GATEWAY=網關地址
3.配置完保存重啟網絡
service network restart
(systemctl restart network centos/RHEL 7開始用)
4.ping 192.168.1.4 測試 ping一下orcl 的地址,如果發現ping不通
5.ping 192.168.1.10 ip地址ping不同,看看是不是網關的問題,ping orcl的網關,發現網關地址也ping不通
6.開始排查原因,覺得設置的IP以及網關都沒有問題,開始在虛擬機軟件上查找原因,在虛擬機網絡設置上找到網絡連接模式將僅主機模式更改為NET本機連接的模式
7.在ping 一下orcl地址,通了,ping一下網關地址,也可以通了。
8.解決網絡問題主要是想Xshell連接方便使用和后期ftp傳輸文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