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端分離對於開發人員的挑戰


前后端分離已經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了,甚至再談前后端分離顯得比較落伍。之所以想談談前后端分離,是因為在這種分工模式下實實在在的遇到了一些問題。這篇文章希望對前后端分離做一個簡單的梳理。

盡管前后端的分離已經不再新穎,但仍然有很大一部分企業由於歷史的原因,采用的是“傳統”的Web開發模式,即前端人員根據UI做好HTML頁面,再將HTML頁面交給后端開發人員打通數據和調試。這是最為“原始”的方式,甚至有可能在如今的大學課堂中仍然是這樣的教學方式。我想前端開發人員被“鄙視”也即是這樣的開發模式所導致,因為前端幾乎不做任何的調試,可能只是調整下頁面的一些工作。這樣的開發模式也很簡單,看起來是對后端開發人員要求更高,也就是要求后端開發人員掌握一定的前端基礎。

但隨着前端的發展,一些年輕的公司或者年輕的項目也早已對前后端分離進行了實踐,前端不再只寫HTML頁面,后端也不需要掌握前端JavaScript基礎。因為在前后端分離的開發模式下,前端和后端被實實在在的所隔離,后端代碼中不再將前端代碼寫到工程中,前端和后端只專注自己的領域,這樣的開發模式但也帶來了很多的問題。

后端開發人員不再參與到前端的開發,測試變得更加的抽象

以前后端開發人員寫完一個功能,只需要啟動程序,打開頁面就能自測,這是一個很具體的也很容易的一個操作。但是在分離過后,前后端代碼隔離獨立部署,后端開發人員在開發過程中不能再依靠頁面去點擊測試,唯一的方式只能加大單元測試力度。盡管每個開發者都知道單元測試的重要性,但我相信這又恰恰大多數開發者都不重視。

文檔的重要性變得更加重要

一個人寫代碼可以不需要文檔,因為我知道我要怎么做,我也知道我要怎么變。但一個系統的開發者不再是你一個人,恰好是需要和另外一個人合作的時候,這時候文檔就變成了前后端開發者的“契約”。既然是契約,那契約的制定需要變得更加謹慎,一個經常變動的契約會逐漸失去對它的信任。曾經數據的傳輸與交互是由后端一手制定,並且是“心中有數”,但前后端分離后,前端需要知道后端的數據格式,后端需要知道前端需要什么。這實際上是對后端開發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一份完善且詳盡的文檔,二是盡可能的考慮周全。

前后端的沖突可能加大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一個頁面往往由多個模塊構成,后端開發者返回的數據中只包含了某個數據的主鍵ID,前端開發者一個頁面甚至一個功能需要多次請求才能拿到數據。我相信前端開發者更希望返回的是我需要的所有數據,而后端開發者又想把這個事交給前端去做。

在這里引入一個概念:Bandend for Frontend,BFF,服務於前端的后端。如果前端分離后,前端所做的工作僅僅是數據的一些展示和少量的一些業務邏輯,我認為這個時候數據的整合業務的邏輯應該是交給后端去做,特別是如果是微服務的應用,后端應該是各個微服務的聚合,再將聚合的數據一並交給前端。但仍然有另外一個場景,前端不僅是用某個框架做了數據的展示,還使用了Node做服務端,此時我認為后端就不再去做數據的聚合,甚至可以說直接去掉后端,再換句話說此時Node也就是后端,只是時代變了,前端的開發人員取代了后端開發人員。

這是一個能給程序員加buff的公眾號 (CoderBuff)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