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LAB基本使用及SIMULINK建模仿真實驗


MATLAB基本使用及SIMULINK建模仿真實驗

這是我總結的操作方法:

1 )  M腳本文件的編寫

1、新建M-file;

2、輸入指令;

3、保存(注意:保存路徑需要與工作路徑一致)

 

2 )SIMULINK中創建系統模型的步驟

1、新建一個空白的 模型窗口。

2、在SIMULINK模塊庫瀏覽器中,將創建系統模型所需要的功能模塊用鼠標拖放到新建的模型窗口中。

3、在各個模塊用信號線連接,設置仿真參數,保存鎖創建的模型(后綴名.mdl)。

4、點擊模型窗口中的 三角形 按鈕,運行仿真。

 

1、 二維曲線繪圖基本指令操作

t=(0:pi/50:2*pi)’;

k=0:4:0.1:1;

Y=cos(t)*k;

Plot(t,Y);

 

 

                              二維曲線繪圖plot指令操作

 

2、 用圖形表示連續調制波形Y=sin(t)sin(9t)及其包絡線。

t=(0:pi/100:pi)’;

y1=sin(t).*sin(9*t);

t3=pi*(0:9)/9;

y3=sin(t3).*sin(9*t3);

plot(t,y1,’r:’,t,y2,’b’,t3,y3,’bo’);

axis([0,pi,-1,1]);

 

 

                               調制波形及其包絡線指令操作

3、用信號發生器產生1HZ,幅度為15mv的正弦波和方波信號,並通過示波器觀察波形。注意設置仿真參數和示波器的掃描參數和幅度顯示參數。使得示波器能夠顯示10個正弦波周期。

                        圖 3 SIMULINK仿真模型圖

                       圖 4 10個周期正弦波

 

 

 

 

                                              5 10個周期方波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