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環境:VMware Workstation / centos7
1、磁盤分區
(1)易於管理和使用:
比如說我們把磁盤分了sda1、sda2、sda3、sda4盤,我們假設sda1盤為系統盤,其他的比如說游戲、辦公、軟件盤,這樣我們要重新分哪個區就直接在對應的盤分就可以了,不需要整塊磁盤進行分區。根據用途我們也能較快的去使用相應的磁盤。
(2)有利於數據的安全:
通過分區可以降低數據損失的風險。出現硬盤壞道、錯誤操作、重裝系統都有可能造成數據損失,如果分區了,那么我們就可以將損失最小化。
(3)節約尋找文件的時間:
這個我覺得跟第一條比較像,但是這里所說的尋找文件的時間,是指電腦搜索文件的時間。分區以后,電腦搜索文件時只需要在相對應的分區搜索就可以了,沒必要進行全盤搜索。大大節省了尋找文件的時間。
一個扇區是512字節,其中有64個字節存儲的是分區表,一條分區信息占16個字節,因此磁盤最多只能分四個分區,要想有多個分區怎么辦?這時候就有了擴展分區。
擴展分區可以被繼續划分為多個邏輯分區,邏輯分區是可以進行格式化的。擴展分區把邏輯分區的分區信息在擴展分區中找了一個位置給存起來。假如說p4擴展分區划分了三個邏輯分區那么第1個邏輯分區命名為sda5、第2個為sda6、第3個sda7,以此類推。一個磁盤被分為四個分區,第四個分區被設置為擴展分區,第一個邏輯分區為sda5。但是當整個磁盤被分為3個分區的時候,我們把擴展分區划分的第1個邏輯分區依然命名為sda5,而不是其它的。總結一下,就是不論磁盤有幾個主分區,第一個邏輯分區一定是從sda5開始。
Linux系統有一個理念:“一切皆文件”,所以計算機的硬件在linux中也是以“文件”的形式存在於/dev目錄中。
比如,光驅對應的文件是/dev/cdrom,CPU對應的文件是/dev/cpu。而硬盤對應的是/dev/sd*。第一塊硬盤是/dev/sda,第二塊磁盤是/dev/sdb。
輸入命令#fdisk /dev/sdb
輸入p 查看當前硬盤分區,目前沒有分區。
新建分區
查看新建扇區,以上新建了兩個主分區,大小都是500M
修改分區類型
注意:sdb1:存放的是與系統相關的文件
sdb2:虛擬內存交換分區
start、end表示分區開始的扇區位置和結束的扇區位置。
blocks:表示塊的信息,一個塊里面有多個扇區。
Id:表示磁盤類型編號
system:表示Linux系統分區的一個分區信息。
此時不要着急,我們一定要記住要保存,在命令行輸入w保存分區信息。我們通過w保存並退出后,使用fdisk -l 可以查看到磁盤的分區信息。
但是當你在格式化的時候,有可能找不到這個分區。這是因為Linux沒有把分區信息讀到內核來,我們需要輸入partprobe這個命令,來使我們內核重讀一下我們的分區信息。
2、磁盤格式化
格式化:指將分區格式化成不同的文件系統。
文件系統:指操作系統用於明確存儲設備或分區上的文件的方法和數據結構:即在存儲設備上組織文件的方法。
mkfs -t ext4 /dev/sdb1或 mkfs.ext4 /dev/sdb1 兩者命令皆可
Linux下的文件類型有ext2、ext3、ext4、xfs等等,我們可以使用命令:mkfs. 然后用按TAB鍵來查看都有哪些文件類型。
對剛才創建的分區進行格式化
當done都出現完畢后,意味着格式化已經進行完畢。
格式化完畢后我們使用命令:ll 來查看我們格式化完畢后的分區的文件類型信息。
信息看出來sdb1為一個塊設備文件。8表示主設備號,17表示的為從設備號。
3、磁盤掛載
掛載點目錄:我們將磁盤切到根目錄, media 和 mnt 這兩個目錄被叫做掛載點目錄。除此之外,我們也可以自己創建一個目錄作為一個掛載點目錄,
臨時掛載:
將指定的一個目錄作為掛載點目錄時,如果掛載點的目錄有文件,那么文件會被隱藏。因此當我們需要掛載目錄時,最好新建一個空文件夾來作為掛在點目錄。(重啟后失效)
在根下創建一個 software 目錄用於測試
掛載sdb1,使用命令:mount /dev/sdb1 /software 意思就是說將 /dev/sdb1 掛載到 software 目錄中。
將掛載的 sdb1 給卸載掉。注意卸載時一定要退出目錄,不然無法進行卸載。卸載的命令:umount /dev/sdb1 或者是 umount /software
查看到當前系統上所有磁盤的掛載信息,使用 mount 或 df -h 命令,但mount 讀起來較費勁,建議使用命令df -h這更易於我們對磁盤的信息的了解。包括文件的大小,已經使用的分區大小,總共可用分區的大小,使用率,以及掛載的位置。
永久掛載:
使用永久掛載,就意味着它開機會自動掛載(編輯 /etc/fstab 文件)
命令:blkid:查看對應分區的UUID(編號)。UUID唯一標識每一個分區,防止錯誤的掛載。除此之外,還會顯示分區的類型。(建議先復制一下sdb1的UUID,一會兒會用到)
使用vim編輯 /etc/fstab 在命令行直接輸入vim /etc/fstab 就可以編輯,實現開機自動掛載。
在將光標移到UUID行,在命令模式下按o鍵進入插入模式,同時換行。將前面中復制好的 sdb1 的UUID編號粘貼進來。/software 掛載點目錄,ext4文件系統類型,第一個0表示不備份,第二個0表示不檢查。注意格式一定要正確,可以不用對齊,最好的判斷依據是依照顏色。
寫完之后,你使用mount命令,是看不到 /software 掛載信息的,只有開機時才會讀取那個文件。然后reboot。由於內核還沒有讀取這個命令,使用mount -a 這個命令來讓內核讀取這個文件。然后用mount | grep /software來過濾信息,查看是否掛上。(如果失敗了不要着急,很有可能你沒有重新進這個區哦)
如果掛載完查不到分區使用partprobe命令重新載入分區:
使用lsblk命令查看當前磁盤的分區狀態
當/software目錄被掛載后,該目錄下多出了一個目錄lost+found。
lost+found:顧名思義,丟失然后找到。它是一個特殊的目錄,用來存放文件系統錯誤導致文件丟失的目錄,因此我們的一些數據是可以通過它來找到的。這個目錄是在分區的根目錄上,就是我們掛載的分區。但這不是每個文件系統都有的目錄,ext2/3/4就有這個目錄,有些就沒有這個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