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編碼格式
程序運行時的編碼格式和傳輸到程序中參數的編碼格式是否一致,可以在程序中打印日志進行驗證;
2. 轉義符
文件路徑中存在轉義符
3. 運行程序的用戶身份
不同用戶運行程序也可能導致編碼格式不一致的問題;
運行程序的用戶是否有該文件的權限;可以用如下命令測試
sudo -u user(用戶名) ll /home/root/a.txt(訪問文件的路徑)
4. 父目錄
該文件的父目錄(泛指該文件的上層目錄)所在用戶及用戶組、權限是否有問題,
比如(和程序的運行用戶)是否屬於同一個用戶,是否屬於同一個用戶組
5. 信息同步
程序修改了文件(文件名、文件所在用戶組,文件權限等),但是操作系統還未處理完成,此時再通過操作系統操作文件,發現找不到文件。
6. 文件句柄數
極端情況下,操作系統打開的文件句柄數達到上限,沒有可用的文件句柄用於打開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