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中,數據類型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值類型,一類是引用類型。初學者往往會被類型之間的相互賦值搞的很迷惑,尤其是引用類型變量的相互賦值。
現在舉2個例子,來一一說明。
值類型變量的賦值: 值類型變量中保存的是實際數據,在賦值的時候只是把數據復制一份,然后賦給另一個變量。
例子1:
int var1=2;
int var2=var1; //編譯器會先復制var1的值,然后把它賦給var2.很明顯var2的值也為2
引用類型變量的賦值: 引用類型變量中保存的是“指向實際數據的引用指針”。在進行賦值操作的時候,它和值類型一樣,也是先有一個復制的操作,不過它復制的不是實際的數據,而是引用(真實數據的內存地址)。所以引用類型的變量在賦值的時候,賦給另一變量的實際上是內存地址。這樣賦值完成后,2個引用變量中保存的是同一引用,他們的指向完全一樣。
例子2:
class MyClass { public int val; } struct MyStruct { public int val; } class Program {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yClass objectA=new MyClass(); MyClass objectB=objectA; //引用變量的賦值 賦值操作完成后,兩個變量都指向同一內存地址 objectA.val=10; //給objectA.val賦值=10 由於objectB和objectA指向同一內存地址,所以ojbectB.val的值也為10 objectB.val=20; //給objectB.val賦值=20 由於objectB和objectA指向同一內存地址,所以objectA.val的值也為20 MyStruct structA=new MyStruct(); MyStruct structB=structA; //結構是值類型 賦值操作完成后,兩個結構中的結構信息一致。注意是“結構中的信息”一致。 structA.val=30; structB.val=40; Console.WriteLine(objectA.val); //輸出結果是20 Console.WriteLine(objectB.val); //輸出結果是20 Console.WriteLine(structA.val); //輸出結果是30 Console.WriteLine(structB.val); //輸出結果是40 Console.ReadLine(); } }
從上面2個例子可以看出,值類型變量的賦值操作,僅僅是2個實際數據之間的復制。而引用類型變量的賦值操作,復制的是引用,即內存地址,由於賦值后二者都指向同一內存地址,所以改變其中一個,另一個也會跟着改變,二者就像綁定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