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安裝redis服務器和部署


Linux安裝redis和部署

第一步:下載安裝包

 wget http://download.redis.io/releases/redis-5.0.5.tar.gz

      訪問https://redis.io/download  到官網進行下載。這里下載最新的5.0.5版本.

     

 

 

    

第二步:安裝

      1.通過遠程管理工具,將壓縮包拷貝到Linux服務器中,執行解壓操作

 tar -zxf redis-4.0.9.tar.gz

 

 

2.進入解壓文件目錄使用make對解壓的Redis文件進行編譯

       圖示:這里因為我redis的安裝目錄在 /usr/locat/redis  目錄下,因此會有如下操作

 

 

 

 編譯完成之后,可以看到解壓文件redis-5.0.5 中會有對應的src、conf等文件夾

 

 

3.編譯成功后,進入src文件夾,執行make install進行Redis安裝。

       如下圖示安裝完成,界面如下:

 

 

第三步:部署

        1.為了方便管理,將Redis文件中的conf配置文件和常用命令移動到統一文件中

            1)、創建bin和etc文件

                  如圖示:

                 

           2)、回到剛剛安裝目錄,找到redis.conf,將其復制移動到 /usr/local/redis/ect 下

                  執行命令如下:

                  mv redis.conf /usr/local/redis/etc/

                 

 

                  進入src目錄,移動mkreleasehdr.sh redis-benchmark redis-check-aof redis-check-rdb redis-cli redis-server到/usr/local/redis/bin/

                  執行命令 :mv mkreleasehdr.sh redis-benchmark redis-check-aof redis-check-rdb redis-cli redis-server /usr/local/redis/bin/

                 

                 依次查看移動后文件

                

         2、執行redis-server 啟動redis

                

      3、設置綁定ip(注:該步驟如果不需要可省略)

         

        如需要,可將上圖綁定ip改為指定ip。

      4、設置后台啟動redis

            1)、首先編輯conf文件,將daemonize屬性改為yes(表明需要在后台運行)

                   cd etc/
                   vim redis.conf

                 

                 將no修改為yes

  

redis.conf  配置解析(設置紅色的基本就可以自己用了,bind配置0.0.0.0后要在/etc/sysconfig/iptables配置相應的端口):

 

daemonize:如需要在后台運行,把該項的值改為yes
 
pdifile:把pid文件放在/var/run/redis.pid,可以配置到其他地址
 
bind:指定redis只接收來自該IP的請求,如果不設置,那么將處理所有請求,在生產環節中最好設置該項

            (設置0.0.0.0 則改為用iptables來控制訪問權限)
 
port:監聽端口,默認為6379
 
timeout:設置客戶端連接時的超時時間,單位為秒
 
loglevel:等級分為4級,debug,revbose,notice和warning。生產環境下一般開啟notice
 
logfile:配置log文件地址,默認使用標准輸出,即打印在命令行終端的端口上
 
database:設置數據庫的個數,默認使用的數據庫是0
 
save:設置redis進行數據庫鏡像的頻率
 
rdbcompression:在進行鏡像備份時,是否進行壓縮
 
dbfilename:鏡像備份文件的文件名
 
dir:數據庫鏡像備份的文件放置的路徑
 
slaveof:設置該數據庫為其他數據庫的從數據庫
 
masterauth:當主數據庫連接需要密碼驗證時,在這里設定
 
requirepass:設置客戶端連接后進行任何其他指定前需要使用的密碼
 
maxclients:限制同時連接的客戶端數量
 
maxmemory:設置redis能夠使用的最大內存
 
appendonly:開啟appendonly模式后,redis會把每一次所接收到的寫操作都追加到appendonly.aof文件中,當redis重新啟動時,會從該文件恢復出之前的狀態
 
appendfsync:設置appendonly.aof文件進行同步的頻率
 
vm_enabled:是否開啟虛擬內存支持
 
vm_swap_file:設置虛擬內存的交換文件的路徑
 
vm_max_momery:設置開啟虛擬內存后,redis將使用的最大物理內存的大小,默認為0
 
vm_page_size:設置虛擬內存頁的大小
 
vm_pages:設置交換文件的總的page數量
 
vm_max_thrrads:設置vm IO同時使用的線程數量

原文鏈接:https://blog.csdn.net/qq_25287393/article/details/84785516

 

 

            2)、再次啟動redis服務,並指定啟動服務配置文件

                  redis-server /usr/local/redis/etc/redis.conf

                

                配置后台運行成功。

 

 

 

 

 

 

 

 

 

轉載:https://www.cnblogs.com/zdd-java/p/10288734.html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