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
%user表示CPU一共花了多少比例的時間運行在用戶態空間或者說是用戶進程(running user space processes)
典型的用戶態空間程序有:Shells、數據庫、web服務器……
%nice
%nice表示改變過優先級的進程所占用CPU的百分比
當使用top或者ps命令查看系統進程信息時,輸出結果中會有PRI/PR、NI、%ni/%nice這三種指標值,具體含義如下:
PRI: 進程優先權,表示該進程可被執行的優先級,值越小,優先級越高
NI: 進程Nice值,代表該進程優先值,表示該進程可被執行的優先級的修正數值,范圍為[-20,19](不同系統的值范圍是不一樣的)
值為0則表示不會調整該進程的優先級
進程的PRI值越小,則該線程就會越快被執行,但優先級並非固定不變的,
每個進程在其計划執行時,都會被賦予一個nice值,這樣系統就可以根據資源消耗情況,主動干預進程的優先級值
通過nice值調整,即PRI(new)=PRI(old)+nice,這樣PRI(new)值會根據nice值的大小而不斷變化
nice值越大(最大值19),則新的PRI值也會增大,該進程的優先級會降低
nice值越小(最小值-20),則新的PRI值也會減小,該進程的優先級會提高
如果nice值相同,則進程uid是root的優先權更大
在通常情況下,子進程會繼承父進程的nice值,比如在系統啟動的過程中,init進程會被賦予0,其他所有進程繼承了這個nice值(因為其他進程都是init的子進程)
具有最高優先級的程序,其nice值最低,所以在LINUX系統中,值-20使得一項任務變得非常重要
與之相反,如果任務的nice為+19,則表示它是一個高尚的、無私的任務,允許所有其他任務比自己享有寶貴的CPU時間的更大使用份額
這也就是nice的名稱的來意
對nice值一個形象比喻,假設在一個CPU輪轉中,有2個runnable的進程A和B,如果他們的nice值都為0,假設內核會給他們每人分配1k個cpu時間片
但是假設進程A的為0,但是B的值為-10,那么此時CPU可能分別給A和B分配1k和1.5k的時間片
故可以形象的理解為,nice的值影響了內核分配給進程的cpu時間片的多少,時間片越多的進程,其優先級越高,其優先級值(PRI)越低
%nice,就是改變過優先級的進程的占用CPU的百分比,如上例中就是0.5k/2.5k=1/5=20%
由此可見,進程nice值和進程優先級不是一個概念,但是進程nice值會影響到進程的優先級變化
%system
與%user相似,%system表示CPU花了多少比例的時間在內核空間運行
分配內存、IO操作、創建子進程……都是內核操作。這也表明,當IO操作頻繁時,System參數會很高
%iowait
在計算機中,讀寫磁盤的操作遠比CPU運行的速度要慢,CPU負載處理數據,而數據一般在磁盤上需要讀到內存中才能處理
當CPU發起讀寫操作后,需要等着磁盤驅動器將數據讀入內存,從而導致CPU在等待的這一段時間內無事可做
CPU處於這種等待狀態的時間由Wait參數來衡量
%idle
CPU處於空閑狀態時間比例
一般而言,%idel + %user + %nice 約等於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