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測試工具原理理


性能測試工具分為:服務端性能測試工具和前端幸好你能測試工具兩大類。服務端性能測試工具主要支持產生壓力和負載,錄制和生成腳本,設置和部署場景,產生並發用戶和向系統施加持續的壓力;而前端性能測試工具則不關心系統的壓力和負載,只需要關心瀏覽器等客戶端工具對具體的需要展現的頁面處理過程

4.1服務端性能測試工具

服務端性能測試一般包括以下部件:

虛擬用戶腳本產生器(Virtual User Generator)

壓力產生器(Player)

用戶代理(Agent)

壓力調度和監控系統(Conductor)

壓力結果分析工具(Analysis)

 

4.2前端性能測試工具原理

客戶端花費的用於加載和展現的時間就是前端響應時間,而客戶端的性能表現通常被稱為前端性能。

4.3選擇服務性能測試腳本使用的協議

選擇性能測試腳本協議最簡單的原則是:選擇客戶端和服務器通信時所采用的最上層的協議。例如:Web應用的客戶端和服務器之間通常是使用HTTP/HTTPS協議進行通信的,但HTTP/HTTPS協議是基於TCP協議上的應用層協議,因此在LoadRunner工具中,采用Socket或HTTP/HTTPS協議上的應用層協議,因此在LoadRunner工具中,采用Socket或HTTP/HTTPS協議均能錄制得到腳本。另一個例子是使用自定義的TCP或UDP協議進行通訊的C/S應用(如騰訊的QQ),在TCP或UDP協議層上一定可以進行錄制等方式得到客戶端與服務端之間的通信協議,並使用符合協議要求的編碼與解碼方式產生和解析通信數據包。

選擇性能測試腳本錄制協議時,有幾點必須說明的內容:

(1)使用socket協議可以對任何應用通信進行錄制,但這種錄制生成的腳本很可能沒有任何意義。

(2)在對應用的通信進行錄制生成腳本后,對腳本進行回放,有時會出現回放無法繼續的情況(停留在某個步驟無法進行下去),此時應該考慮是否使用了合適的協議,很可能是由於協議選擇不正確或是不全面,導致部分通信沒有錄制成功。

4.4性能測試工具的選擇與評估

選擇那種工具通常具有三個層次的意義:第一,創建還是購買?第二,如果和購買,如何選擇?第三,如果自行創建,如何創建?

4.4.1創建和購買的選擇

考慮情況:

1.如果需要的是一個僅用於本次項目測試的工具,或是被測系統使用了比較特殊的協議等,可以考慮自行創建需要的測試工具;

2.如果需要作為第三方接受委托進行性能測試,選擇被廣發接受的商業工具可能會讓委托方更有信息;

3.如果需要以最快的速度建立立即可用的組織的性能測試環境,選擇商業工具應該是比較合適的方案

4.如果希望建立一個能夠長期發展,並能適應產品和組織變化的性能測試體系,則基於開源工具創建適合組織的工具體系可能是最佳的方式。

4.4.2測試工具的評估和選擇過程

評估步驟:

1.列出需要的工具功能列表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需要的功能:

(1)工具是否支持被測系統運行的平台(軟硬件環境、數據庫環境)嗎?

(2)工具能否支持被測系統使用的協議嗎?

(3)工具能否支持特殊要求(如防火牆、負載均衡、動態頁面生成等)嗎?

(4)工具能夠提供對服務器、應用服務或數據庫類型計數器的監控嗎?

(5)工具使用的腳本語言功能完善嗎?

對於開源性能測試工具,除了對其具有的功能進行考慮外,還需要從工具的可維護性和社區支持等方面進行考慮,具體如下。

(1)工具是否有相對固定的維護成員?項目活躍嗎?工具社區是否能提供足夠的支持?

(2)工具采用的是何種編程語言?本組織有合適的資源對工具進行維護和支持嗎?

(3)工具是否具有良好的結構和拓展性,以便於二次開發、功能添加或將其集成到組織的自動化體系中

(4)工具采用的是何種開源許可協議(License)?這種開源許可協議是否會給使用和二次開發帶來法律上的風險和問題?

2.工具比較

對工具的比較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功能比較。

(2)工具能獲取支持的比較。

(3)供應商的信譽。

(4)工具的維護成本。

性能測試工具的功能評估:

 

 

3.成本分析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