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電視配屏相關問題解決方法


本資料目錄 
一、屏規格信息  
二、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法  
三、配屏后的自檢工作 

屏規格信息-色彩分辨率
       色彩分辨率是指顯示屏能顯示的顏色深度,一般以位數來描述,如:10Bit、8Bit、6Bit。而規格書有時也會以可顯示的顏色數量來描述,如:16.7M。顏色數量和位數的關系是:顏色數量=。以8Bit 的顯示屏為例,可顯示的顏色數量為:Display Colors = 。顏色位數的設定會影響顯示屏對畫面細節部分的顯示。設定不當時會出現畫面細節模糊或屏幕亮度變低。

色彩分辨率在視覺上的差異:

 

 屏規格信息-物理分辨率
 物理分辨率是指顯示屏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能顯示的畫面點數。目前用得較多的屏物理分辨率為1920x1080 及1366x768。而分辨率為1920x1080 的屏就是通常所說的全高清屏,而分辨率為1366*768 的屏稱為標清屏。除了這兩種分辨率,還有1440*900 及4096x2048等分辨率,但不常用。屏物理分辨率是軟件配屏需要設定的重參數之一。設置不正確時,顯示屏會出現花屏及黑屏現象。售后在使用替換法解決屏損壞的機器時,用作替換的屏的分辨率需與機芯原配屏的分辨率一致。

 

屏規格信息-背光控制方式及PWM頻率設定
  屏背光的亮度變化是由軟件控制背光電源的電壓或電流實現,控制方式目前有分兩種:直流電平控制及PWM 脈寬控制。直流電平控制和PWM 脈寬控制在軟件上的表現都為脈寬控制,不同之處直流電平控制,硬件上需要加入PWM 波整流電路,把PWM 波整形成直流,並且PWM 波的輸出頻率較高,一般為50KHz,以便在硬件上使用較小容量的電容能達到較好的整流效果。PWM 脈寬控制是直接把PWM波輸出到背光電源來控制背光的亮度,PWM 波的頻率較低,一般為50Hz~240Hz。當需要更換機芯來維修機器時,最好先確認好屏的背光控制方式,看是否需要板子上的整流電路。右圖是其中一個機芯的PWM電路。DIM_OUT是主芯片輸出的PWM信號,經過該電路可以從DIM_PWM輸出PWM脈寬信號或從DIM_DC輸出直流信號。

 

 屏規格信息-Timing參數
       屏的Timing 參數設定在配屏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參數設定不當會直接影響到畫面的顯示。我們需要了解的Timing 參數包括:DCLK 范圍、行場Total、行場Blanking。而電視機工作時,DCLK 是根據信號的頻率而變化的,DCLK = HTotal x VHotal x 信號頻率。下面以名稱T315XW06 的屏Timing 數據為例說明。

 

    從Timing參數知道該屏的分辨率是1366x768,DCLK工作范圍是50~86MHz,H-Total是1460~2000Tclk,V-Total是784~1015Tclk。需確保在任何情況下,機芯輸出能滿足上述要求。

屏規格信息-LVDS上電時序
   屏的LVDS時序較為關鍵,設置不當會出現花屏及閃綠屏等問題。和時序相關的信號有:T-con供電、data信號、背光開關信號。具體時序圖如下:

 

       上圖中,軟件配屏時需要設定的參數有:t2、t3、t4、t5、t7。而t1及t6由硬件參數決定。t2是T-con上電到LVDS data輸出的時間,t3是LVDS data輸出到背光開啟的時間,而t4和t5是t2和t3對應的掉電時序。t7是T-con重復上電的間隔時間。具體各參數的設定值需參考屏規格書。

屏規格信息-背光上電時序1
       背光上電時序是指軟件控制背光源開啟的流程。相關參數有:背光源供電、Dimming信號(PWM信號)、背光開關信號。具體時序如下:

 

 

   背光電源通常就是TV的主電源,主電源開啟后,機芯需要進行一系列的初始化的操作,所以T2一般都可以滿足要求。背光時序通常需要結合LVDS時序使用,而且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參數---背光開關信號、這時T3需要做合理的安排,以確保背光開關信號能同時滿足LVDS時序及背光時序要求。

屏規格信息-背光上電時序2  
   有部分屏的背光上電時序對Diming信號有特殊的要求,如個別三星的屏要求背光開關信號打開時,Diming信號的占空比為100%,並持續一段時間,以保證以最大的電壓來激發背光源,防止背光源啟動失效。

 

 屏規格信息-LVDS數據格式
   液晶顯示屏可以接受兩種的LVDS 數據格式:JEIDA 和VESA。而決定屏工作在什么模式下,是由LVDS接口上的LVDS Option 來決定,這兩種模式分別對應這個I/O 口的高低電平。配屏時需要結合硬件上LVDS Option 設定來配置LVDS 接口輸出的數據格式。否則顯示出來的畫面顏色不正常。而個別屏只支持其中一種的數據格式,輸入另一種格式的數據,屏無法顯示。在維修機器時,更換顯示屏后,發現顏色不正常或黑屏時,可以嘗試更改一下LVDS Option來確認。

 

 屏規格信息-LVDS驅動電流
       因LVDS接口實際是差分信號接口,調整差分信號的電流會影響LVDS信號輸出的幅度。不同的屏因為匹配阻抗略有差異,同樣的驅動電流,LVDS輸出的幅度也不一樣。當LVDS的輸出幅度過小或過大時,畫面會出現閃黑屏、閃彩點的現象。有時LVDS輸出幅度設置不當時,在畫面上並沒有太明顯的表現。這個需要做進一步的眼圖測試,測試不合格時,需要軟件調整驅動電流來滿足要求。

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法:

一、畫面閃線或抖動

   屏畫面閃亮線一般會出現在電視開機過程中或TV 轉台瞬間,原因有多種,最常見的是DCLK設定超出屏可支持的范圍。另外一個原因是DCLK 鎖定的速度太快,以致屏接受不了這種改變而出現亮線。假設當前DCLK 的輸出值為76M,當需要根據信號的頻率現改為60M 時,如果直接把DCLK 從76M 更改到60M,很多屏都會出現問題,所以一般的做法是從80M 通過一個較小的步長減小到77M,而合理的步長設定就較為關鍵,設定過小可能出現圖像較長時間處於不同步狀態,畫面上表現為移動畫面不流暢,設定過大就可能出現閃亮線的情況。

二、畫面水印嚴重

  畫面水印多數是因為屏對圖像數據顏色深度處理不足,以致非常相近顏色都被認是同一種顏色,在畫面上出現色塊,在過渡色畫面較容易出現。對於水印的處理,除了屏供應商修改T-con軟件外,機芯軟件一般可通過調整Gamma曲線的頂端來降低水印。具體的做法是把Gamma的最大值減少。除了屏本身的原因外,軟件PQ的設定有時也會產生水印,例如調整畫質時把個別顏色的增益設定過大,再經過白平衡調整,處理后的顏色已提前進入飽和,從而出現水印。 

三、移動畫面及水平移動字幕出現停頓

  移動畫面不流暢在排除了畫面本身的問題外,DCLK與信號未實現同步是主要原因。如V-Total、H-Total參數設定不正確,使得DCLK超出了同步范圍。Mstar機芯方案一般采用更改V-Total來兼顧50Hz和60Hz的信號,並采用60Hz的V-Total值來計算50Hz的V-Total值。V-Total的值一般都直接取自於屏規格書,由於50Hz的V-Total值是由60Hz算出來的,要確認最終計算出來的值不能超出規格范圍。而MTK方案需要同時計算出50Hz及60Hz的V-Total值,並寫入到軟件中。

四、屏工作一段時間后出現黑屏

   一種情況表現為電視有聲音無圖像,背光也不亮。問題的原因之一是背光PWM占空比最小值設定過小,從而使背光模塊進入保護狀態。多數屏的PWM最小占空比需設定10%以上,但為了通用性,一般會把最小占空比設定為20%左右。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前面提到個別屏的Dimming信號在屏背光啟動時需要保持100%占空比一段時間來激發背光燈管,如果背光啟動時,Dimming信號的占空比是用戶設定值,而且占空比較小,背光燈管就有可能不能正常啟動。另一種情況是有聲音無圖像但背光是亮的。這種情況的原因之一是展頻設置不當,個別屏的展頻幅度超過2%時就會出現黑屏現象,所以軟件設置的展頻幅度一般在1.4%~2%之間。進行展頻設定時要留意。 

五、背光不受控

 該問題的表現為調整背光時屏幕亮度變化很少或不變化,排除硬件原因,最可能的原因是PWM頻率設置不正確。如,屏的PWM頻率范圍是140~160Hz,如果設定的PWM頻率在這個范圍外,那就有可能出現這樣的問題。還有一種情況是動態背光功能沒有開啟,但背光也會隨着畫面而變化。這種情況一般會在帶有Local Dimming功能的屏上出現,開啟該功能時,屏自身會跟據畫面亮度來調整背光亮度。Local Dimming功能是通過LVDS接口上的一個I/O口來控制的,如果項目沒有特殊的要求,一般要設置這個I/O口為低電平來關閉該功能。配這種屏時,需要先確認一下硬件情況。

六、屏幕有滾動細橫紋

  這種現象在純顏色的畫面下較容易觀察到。而引起該問題的原因多數是展頻的頻率設置不正確,可以調整展頻的頻率看現象是否有改善。如果調整展頻的頻率沒有改善,可以關掉展頻功能來進一步確認。 

七、畫面閃彩點(包括UI)

  該問題表現為圖像及UI都會閃點,引起該問題的原因多數是LVDS信號的眼圖不良。除了硬件本身的原因外(如LVDL數據線連接不牢固),LVDS驅動電流也會有影響。而LVDS驅動電流在做基礎機芯的時候會調整到一個合適的數據。但如果新配屏的T-con輸入阻抗和基礎機芯相差很大,那就會出現LVDS信號幅度減小或增加。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