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DNS的全局負載均衡(GSLB)詳解(上篇)


前言  

  DNS解析現在已經成為互聯網訪問的第一步,訪問網絡資源必然要經過DNS解析流程。對於一個比較復雜的網站來說,DNS解析時間大概占到初始頁面登錄時間的29%,所以DNS解析的性能對於訪問一個網站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DNS性能比較差,或者它的穩定性比較差,可能會對用戶的訪問帶來非常大的影響。

  既然DNS有這么重要的一個作用,我們應該如何提高DNS的安全性和可用性,這是很多運維人員和互聯網技術人員所關心的問題。全局負載均衡(GSLB)技術使得網絡DNS服務更快捷更安全。本片內容將會對DNS全局負載均衡(GSLB )進行詳細介紹。

  為了更好的表述整個的全局流量負載的流程,首先回顧一下DNS的基本原理(可查看文章DNS原理及解析過程)。了解DNS訪問的整個流程,對於更好地講解全局流量負載有所幫助。

 

DNS流量負載和容災切換功能的意義

   DNS流量負載和容災切換是全局負載均衡中重要的兩項技術。下面我們將闡述它們在單數據中心、雙數據中心、雲服務下扮演的角色。

單數據中心

  隨着互聯網的發展,企業許多業務都已經遷到線上進行,線上的應用越來越重要。最早的時候只有一個單數據中心,隨着業務增多和業務的擴展,單數據中心同時接入電信、聯通、移動三家運營商的線路,這個時候運營商線路之間就會出現跨網訪問的問題。這種情況下,如果這個用戶的寬帶是聯通的,我們需要自動把它引流到服務器的聯通線路上,防止跨網訪問的問題出現,因此會使更多用戶訪問網站的時候速度都比較快。在單數據中心情況下,會有在多線路之間的一個智能解析調度或者流量負載的應用,把不同的運營商分開,形成流量負載的架構。

 

雙數據中心/兩地三中心

  后來慢慢隨着業務進一步發展,我們發現單數據中心已經不能滿足需求,便出現雙數據中心或者是兩地三中心的架構。

    通常情況下,這兩個數據中心可能是同城的,也有可能是異地的,相互作為容災,同時也作為雙活的架構。通過DNS域名解析將不同用戶的流量調度到不同的數據中心來,不同數據中心也會分多條運營商線路,通過這些方式進行流量負載。

   同時,如果一個數據中心運營商線路出現故障,DNS會通過自動切換的功能切換到另外一個數據中心,形成一個整體的自動檢查和自動容災切換的功能。

 

雲擴展

  隨着近些年來雲的發展,很多企業不僅僅是局限於自己建立的兩地三中心多數據中心的架構,可能有些業務會逐漸往雲上遷移,包括私有雲和公有雲。這個時候的技術架構就變成IDC,自建的數據中心、雲及CDN的資源等混合的架構,這種情況下,如何保證數據中心的順利運營,以及用戶訪問到資源的時候擁有最好的訪問效果,會變得非常復雜。這就是為什么DNS要做流量負載和容災切換的一個主要原因。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