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函數高級內容
Python 中的函數是“一等公民”,因此函數本身也是一個對象,函數即可用於賦值,也可用作其函數的參數,還可作為其他函數的返回值。
1、 使用函數變量
Python的函數也是一種值。所有函數都是 function 對象,可以把函數本身賦值給變量,就像把整數、列表、元組等賦值給變量一樣。把函數賦值給變量后,就可通過變量來調用函數。示例如下:
1 def pow(base, exponent): 2 """計算乘方"""
3 result = 1
4 for i in range(1, exponent + 1): 5 result *= base 6 return result 7 my_fun = pow # 將 pow 函數賦值給 my_fun 變量
8 print(my_fun(3, 3)) # 計算3的3次方,輸出:27
9
10 def area(length, width): 11 """計算面積"""
12 return length * width 13 my_fun = area # 將 area 函數賦值給 my_fun 變量
14 print(my_fun(4, 5)) # 計算面積,輸出:20
這里對 my_fun 變量賦值不同的函數,可以讓 my_fun 在不同的時間指向不同的函數來讓程序更加靈活。使用函數變量的好處是讓程序更加靈活。
2、 使用函數作為函數形參
在函數中定義函數形參,這樣可在調用該函數時傳入不同的函數作為參數,從而動態改變這段代碼。示例如下:
1 def map(data, fn): 2 """定義函數類型的形參,其中 fn 是一個函數"""
3 result = [] 4 # 遍歷 data 列表中的每個元素,並用 fn 函數對每個元素進行計算
5 # 然后將計算結果作為新數組的元素
6 for e in data: 7 result.append(fn(e)) 8 return result 9 # 定義一個計算平方的函數
10 def square(n): 11 return n * n 12 # 定義一個計算立方的函數
13 def cube(n): 14 return n * n * n 15 # 定義一個計算階乘的函數
16 def factorial(n): 17 result = 1
18 for i in range(2, n + 1): 19 result *= i 20 return result 21 data = [2, 4, 6, 8, 10] 22 print("列表原始數據:", data) 23 print("計算列表元素的平方:") 24 print(map(data, square)) 25 print("計算元素的立方:") 26 print(map(data, cube)) 27 print("計算元素的階乘:") 28 print(map(data, factorial)) 29 print(type(map)) 30
31 運行程序輸出如下: 32 列表原始數據: [2, 4, 6, 8, 10] 33 計算列表元素的平方: 34 [4, 16, 36, 64, 100] 35 計算元素的立方: 36 [8, 64, 216, 512, 1000] 37 計算元素的階乘: 38 [2, 24, 720, 40320, 3628800] 39 <class 'function'>
這里定義的 map() 函數的第二個參數是一個函數類型參數,這意味着每次調用函數時可以動態傳入一個函數。傳入不同的函數,可以動態改變 map() 函數中的部分計算代碼。Python3 內置的 map 函數與這里定義的 map 函數功能相似,但是更強大。
3、 使用函數作為返回值
Python支持使用函數作為其他函數的返回值。示例如下:
1 def foo(type): 2 """定義一個函數,該函數包含局部函數"""
3 def square(n): 4 """定義一個計算平方的局部函數"""
5 return n * n 6 def cube(n): 7 """定義一個計算立方的局部函數"""
8 return n * n * n 9 def factorial(n): 10 """定義一個計算階乘的局部函數"""
11 result = 1
12 for i in range(2, n + 1): 13 result *= i 14 return result 15 # 調用局部函數
16 if type == 'square': 17 # 注意返回的函數不能加括號,只返回函數名稱
18 return square 19 elif type == 'cube': 20 return cube 21 else: 22 return factorial 23 # 調用 foo 函數,程序返回一個嵌套函數
24 cube = foo('cube') 25 print(cube(10)) # 計算立方,輸出:1000
26 square = foo('square') 27 print(square(5)) # 計算平方:輸出:25
28 factorial = foo('factorial') 29 print(factorial(5)) # 計算階乘:輸出:120
這次定義的 foo 函數體定義了3個局部函數,foo 函數由參數來決定返回哪一個函數。
二、 局部函數與 lambda 表達式
lambda 表達式是功能更靈活的代碼塊,可以在程序中被傳遞和調用。
從前面的局部函數內容可知,局部函數的作用域僅在其封閉函數體內,離開這個封閉函數體,局部函數的函數名就失去了意義(當然可以用返回函數名的方法進行調用),可考慮用 lambda 表達式簡化局部函數的寫法。
1、 使用 lambda 表達式代替局部函數
使用 lambda 表達式簡化前面的 foo 函數,代碼如下:
1 def foo(type): 2 result = 1
3 # 該函數返回的是 lambda 表達式
4 if type == 'square': 5 return lambda n: n * n 6 elif type == 'cube': 7 return lambda n: n * n * n 8 else: 9 return lambda n: (n + 1) * n / 2
10 # 調用 foo 函數,程序返回的是一個嵌套函數
11 square = foo('square') 12 print(square(10)) # 計算平方,輸出:100
13 cube = foo('cube') 14 print(cube(10)) # 計算立方,輸出:1000
15 other = foo('other') 16 print(other(10)) # 求和,輸出:55.0
這次定義的 foo 函數體內,return 后面使用 lambda 關鍵字定義的是 lambda 表達式。Python 要求 lambda 表達只能是單行表達式,不允許使用復雜的函數形式。
lambda 表達式的語法格式如下:
lambda [參數列表]: 表達式
lambda 表達式的幾個要點:
(1)、lambda 表達式必須使用 lambda 關鍵字定義。
(2)、在 lambda 關鍵字之后、冒號左邊的是參數列表,可以不給參數,也可以給多個參數。多個參數用逗號分隔,冒號右邊是 lambda 表達的返回值。
(3)、lambda 表達式也叫做匿名函數,也是單行函數體的函數。
函數比 lambda 表達式的適應性更強,lambda 表達式只能創建簡單的函數對象(適合函數體為單行的情形)。lambda表達的兩個用途:
(1)、對於單行函數,使用 lambda 表達式更簡潔,省去定義函數的過程。
(2)、對於不需要多次復用的函數,使用 lambda 表達式可以在用完之后立即釋放,提高性能。
下面示例使用內置的 map() 函數,參數是 lambda 表達式:
1 # 計算平方
2 x = map(lambda x: x * x, range(5)) 3 print([i for i in x]) 4 # 計算偶數的平方
5 y = map(lambda x: x * x if x % 2 ==0 else 0, range(5)) 6 print([i for i in y])
這段代碼中 map 函數是內置函數,第一個參數是函數,第二個參數通常是列表、元組等。這里傳入的 lambda 表達式,是簡化的函數,這樣程序更加簡潔,性能也更好。
三、 小結
函數和lambda 表達式是 Python 編程的兩大核心機制之一。Python 支持面向過程編程,也支持面向對象編程。函數和 lambda 表達式是面向過程編程的語法基礎,需要重點掌握。
要掌握函數的定義、函數調用語法,函數位置參數與關鍵字參數的區別和用法、形參默認值等特性。此外,函數也是一個 function 對象,函數可作為其他函數的參數,也可作為其它函數的返回值。把函數當成參數傳入其他函數,可以讓編程變得更加靈活。
lambda 表達式是單行函數的簡化版本,功能比較簡單。
練習:
1、 定義一個函數,該函數可接收一個 list 作為參數,該函數使用直接選擇排序對 list 排序。
1 def choose_sort(sequence): 2 length = len(sequence) 3 for i in range(length): 4 for j in range(i + 1, length): 5 if sequence[i] > sequence[j]: 6 sequence[i], sequence[j] = sequence[j], sequence[i] 7
8 seq = [100, 31, -50, 1, 3, 28, -11, 85] 9 choose_sort(seq) 10 print(seq) # 輸出:[-50, -11, 1, 3, 28, 31, 85, 100]
2、定義一個函數,該函數接收一個 list 作為參數,該函數使用冒泡排序對 list 排序。
默認按升序排序,即從小到大排序。
冒泡排序思路:首先,列表每兩個相鄰的數,如果前邊的數比后邊的數大,那么交換這兩個數,第一次遍歷完后,最大的這個數就在列表的末尾,接着第二次遍歷,指針回到列表起始處,繼續比較兩個相鄰的數,如果前邊比后邊大的,就交換這兩個數,以此類推。
1 def bubble_sort(sequence): 2 length = len(sequence) 3 for i in range(length): 4 is_sorted = True # 如果內層循環已經是從小到大的順序,可通過判斷這個變量來結束循環
5 for j in range(length - i - 1): # 減 1 是避免遍歷到最后一個元素
6 if sequence[j] > sequence[j + 1]: 7 sequence[j], sequence[j + 1] = sequence[j + 1], sequence[j] 8 is_sorted = False 9 if is_sorted: return # 如果內層循環已排序完成,就結束外層循環
10
11 seq = [100, 31, -50, 1, 3, 28, -11, 85] 12 bubble_sort(seq) 13 print(seq) # 輸出:[-50, -11, 1, 3, 28, 31, 85, 100]
3、定義一個 is_leap(year) 函數,判斷 year 是否為閏年。若是閏年則返回 True; 否則返回 False.
閏年分為普通閏年和世紀閏年。普通閏年是指公歷年份是4的倍數,例如2016年就是閏年。世紀閏年是指公歷年份是整百數,必須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例如1900年不是世紀閏年,2000是世紀閏年。
1 def is_year(year): 2 year = int(year) 3 # 過濾整百數年份,判斷普通閏年
4 if (year % 4 == 0) and (year % 100 != 0): 5 return True 6 # 判斷世紀閏年
7 elif year % 400 == 0: 8 return True 9 else: 10 return False 11
12 while True: 13 year = input("請輸入年份:") 14 if year == 'q' or year == 'exit': 15 exit(0) 16 else: 17 print("%s是否是閏年?%s" % (year, is_year(year)))
4、 定義一個 count_str_char(my_str) 函數,該函數返回參數字符串中包含多少個數字、多少個英文字母、多少個空白字符、多少個其它字符。
1 def count_str_char(my_str): 2 char_num, digit_num, space_num, other_num = 0, 0, 0, 0 3 for s in my_str: 4 if s.isdigit(): digit_num += 1
5 elif s.isalpha(): char_num += 1
6 elif s.isspace(): space_num += 1
7 else: other_num += 1
8 return char_num, digit_num, space_num, other_num 9
10 while True: 11 my_str = input("請輸入一個字符串:") 12 if my_str == 'q': 13 exit() 14 char_num, digit_num, space_num, other_num = count_str_char(my_str) 15 print("字符個數是:", char_num) 16 print("數字個數是:", digit_num) 17 print("空白個數是:", space_num) 18 print("其它字符個數是:", other_num) 19 print("-" * 30)
5、定義一個函數fn1(n),該函數返回 1到n 的立方和,即求:1+2*2*2+3*3*3+...+n*n*n
1 def fn1(n): 2 if n < 2: 3 exit() 4 result = 1
5 for i in range(2, n + 1): 6 result += i * i * i 7 return result 8 n = int(input("請輸入一個數字:")) 9 sum = fn1(n) 10 print("1~%d的立方和是:%s" % (n, sum))
6、定義一個fn2(n) 函數,該函數返回 n 的階乘。
1 def fn2(n): 2 if n < 2: 3 return 1
4 result = 1
5 for i in range(2, n + 1): 6 result *= i 7 return result 8
9 def fn3(n): 10 """用遞歸函數來實現階乘"""
11 if n <= 1: 12 return 1
13 else: 14 return fn3(n - 1) * n 15
16 def fn4(n): 17 """用列表的方式計算階乘"""
18 if n <= 1: 19 return 1
20 my_list = [1] 21 for _ in range(n): 22 my_list.append(my_list[-1] * len(my_list)) 23 return my_list[-1] 24
25 n = int(input("請輸入一個整數:")) 26 print("%d的階乘是:%d" % (n, fn4(n)))
7、定義一個函數,接收一個列表作為參數,函數用於去除列表中的重復元素。
1 def no_repeat(sequence): 2 my_list = [] 3 for s in sequence: 4 if s not in my_list: 5 my_list.append(s) 6 return my_list 7
8 def no_repeat_2rd(sequence): 9 """利用字典的 fromkeys 方法,將列表的元素轉換為字典的鍵, 10 因字典的鍵不能重復,通過獲取字典的鍵列表,就是去重后的列表"""
11 my_list = list({}.fromkeys(sequence).keys()) 12 return my_list 13
14 seq = ['a', 'java', 'c', 'python', 'c', 'stark', 'michael', 'c', 'a', 'python'] 15 print(no_repeat_2rd(seq)) 16
17 輸出: 18 ['a', 'java', 'c', 'python', 'stark', 'michael']
8、定義一個函數 fn5(n) ,用於返回一個包含 n 個不重復的 0~100 之間整數的元組。
注意:輸入的整數大於100時,程序會陷入死循環。
1 import random 2
3 def fn5(n): 4 i, my_list =0, [] 5 while True: 6 temp_num = random.randint(0, 100) 7 if temp_num not in my_list: 8 my_list.append(temp_num) 9 i += 1
10 if i == n: 11 break # 結束循環
12 return tuple(my_list) 13
14 n = int(input("請輸入一個整數:")) 15 my_tuple = fn5(n) 16 print("元組元素個數是:%d" % len(my_tuple)) 17 print(my_tuple)
9、定義一個函數 fn6(n),該函數返回一個包含 n 個不重復的大寫字母的元組。
1 import random 2 def fn6(n): 3 i, my_list =0, [] 4 while True: 5 num = random.randint(65, 90) 6 s = chr(num) 7 if s not in my_list: 8 my_list.append(s) 9 i += 1
10 if i == n: 11 break
12 return tuple(my_list) 13
14 n = int(input("請輸入一個整數:")) 15 print(fn6(n))
10、定義一個函數 fn7(n),參數 n 表示一個 n 行 n 列的矩陣。在輸出時,先輸出 n 行 n 列的矩陣,再輸出該矩陣的轉置形式。例如參數是3時,先輸出
1 2 3
4 5 6
7 8 9
再輸出:
1 4 7
2 5 8
3 6 9
1 def fn7(n): 2 # 輸出矩陣
3 for i in range(n): 4 for j in range(n): 5 print(" %2d " % (1 + j + i * n), end="") 6 print() 7 print("-" * (4 * n)) 8
9 # 輸出轉置矩陣
10 for i in range(n): 11 for j in range(n): 12 print(" %2d " % (1 + i + j * n), end="") 13 print() 14 n = int(input("請輸入整數:")) 15 fn7(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