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原始玩家
1978年,創始人Amar G. Bose博士在從歐洲飛往波士頓的飛機上,發現飛機引擎的噪音掃凈了他戴耳機欣賞音樂的興致。這激發了他在BOSE公司進行一項消噪科技的研究。彈指之間,十年過去了,1989年,第一款商用的BOSE主動消噪耳機誕生。 在Bose公司的不懈的努力下,BOSE公司第一款主動降噪耳機橫空出世了。自那時起,BOSE工程師們陸續為航空及軍用市場開發了多款消噪耳機產品:如專為飛行員設計的消噪耳機、航空X®耳機、TriPort®耳機。
2000年,BOSE工程師們在此基礎上又將這一科技應用到民用耳機市場,推出了QC®有源消噪耳機,它掀起了耳機行業“革命”的浪潮。自此以后,BOSE 陸續推出了QC1,QC3,QC20,QC35等經典款式,一直都屬於標桿式的產品,引領者整個ANC主動降噪耳機市場。筆者拆過QC35的機器,發現BOSE的這款耳機使用的ANC主動降噪芯片是一個在市場上查不到型號的芯片,個人推測應該是BOSE自己的芯片,畢竟BOSE做這個那么多年,完全都能力把ANC的降噪芯片自己來做,從核心技術自己把握的角度來講,也應該自己來做。
在主動降噪領域另一個巨頭就是索尼,其實,索尼進入主動降噪耳機領域的時間很早,不過在相當長的時間里,索尼一直在扮演着「陪 Bose 讀書」的狀態,產品出的不少,但並沒有多少能讓人記住的優秀型號。
變化出現在 2016 年 8 月底,索尼在柏林的 IFA 電子展上發布了全新的頭戴式無線降噪耳機 MDR-1000X。憑借這款產品,索尼第一次在主動降噪上追上了業界標桿 Bose,同時在音質上做到了更高的水准。
其實,這兩家的ANC這塊都是自己的處理器,這也就提高了anc降噪耳機的門檻,一般的公司想做ANC降噪耳機,必須做一個自己的ANC降噪處理器,這個難度不是一般公司能夠承受起來的。這個也就造成了相當長一段時間里,主動降噪耳機都是高端玩家才能玩得起的。
二 風雲再起
時間車輪滾到2010年以后,艾邁斯半導體推出了單芯片的ANC主動降噪芯片。自此以后,Qualcomm藍牙+ ams ANC主動式抗噪藍牙耳機解決方案成為了眾多降噪耳機的首選,這下把ANC主動降噪耳機的研發難度降低了很多,一大批公司都根據這種方案,推出了自己的無線ANC主動降噪藍牙耳機。可以說,主動降噪耳機市場一下子擴大了不少。價格也從以前的千元以上降到了大幾百元就能買到的區間。
到了2017年,中國內地芯片公司恆玄科技(bes)推出了一款單芯片的ANC + 藍牙耳機芯片,一下子把ANC耳機的價格拉到了平民都可以使用的水平。乘此東風,國內很多藍牙耳機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主動降噪藍牙耳機,比如,QCY,蛇勝等。很多手機公司也都推出了自己的混合降噪耳機,比如,華為,小米,oppo,都是使用的bes的單芯片處理方案。深圳有兩家做主動降噪的耳機方案公司(同力創和1more),憑借着在聲學領域的深厚積累,迅速的成為bes芯片的降噪方案提供商。bes依靠價格便宜,大客戶自己服務,中小公司依靠第三方方案公司的策略,迅速占領了中低端市場。
三 群雄混戰
在bes的芯片出來之后,芯片領域也逐步出現了很多家單芯片的ANC主動降噪耳機芯片。
- 在CES2018上,高通推出了全新的低功耗藍牙系統級芯片QCC5100系列,面向無線耳塞和耳機設備,高通相較於此前的單芯片藍牙音頻解決方案將在語音通話和音樂流傳輸方面降低高達65%的功耗。
- 2019年5月Computex2019Realtek瑞昱發布最新主動式降噪智能TWS耳機方案 (RTL8773B),同時這顆產品,還獲得了2019台北國際電腦展Best Choice Award 金獎。瑞昱RTL8773B是一款主動式降噪藍牙5雙模音頻單芯片,適用於藍牙智能耳機方案, 除支援最新藍牙規格外,還支援Hybrid ANC架構,保有聽音通話超低功耗優勢,協助廠商音頻產品升級,實現特色化Hi-Res (high-resolution, 高清)音質,大幅提升消費者聽音樂體驗。
- 2019年5月,藍牙低功耗技術供應商Dialog半導體公司宣布,推出具有業內最佳主動降噪(ANC)性能的高度集成音頻編解碼器芯片DA740x,為迅速增長的無線耳機市場提供不受任何環境影響的最佳音頻性能。
- 2019年9月27日消息 華為發布了全球首款BT/BLE雙模5.1可穿戴芯片——麒麟A1 華為FreeBuds 3是全球首款采用開放式設計、卻支持主動降噪的真無線耳機,能有效消除環境噪聲。
可以看出,越來越多的芯片公司推出自己的ANC主動降噪芯片,這個會導致ANC主動降噪市場競爭會是異常的激烈。具體誰會經得住市場的檢驗,還要拭目以待。
四 未來可期
站在這個路口,可以很明顯的看到,ANC降噪會成為很多耳機的標配。同時,根據市場的反饋,我一直有這樣的疑問–到底這個市場會不會火起來呢?隨着市場的發展,可以看到,ANC主動降噪市場已經逐步分成三個細分領域了:
1 tws +anc
TWS很多都是半入耳的,這個會導致做ANC主動降噪的難度高,效果不明顯,成本也會增加很多。這樣就導致了性價比比較差,會影響整個市場的普及,從目前的市場反饋來看,這個市場短時間內不會有太大的爆發。
2 頭戴式耳機
這個有Bose和索尼作為標桿,發展較為成熟,市場接受度也比較高,ANC在這個市場中會有很大的發展,這個市場應該還是一段時間內ANC降噪耳機的主流。
3 入耳式耳機
最近不少公司推出了這種耳機,但是價格都是比較高,但是效果沒有頭戴式的好,目前算是屬於叫座不叫賣的類型,估計未來一段時間價格降下來之后會好一些,具體市場有多大要看消費者的反饋和認可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