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8s源碼風格及規范



一、工程概述

  • 本項目主要基於Kubernetes集群開展,針對開源項目進行功能擴展。要求基於已有的Kubernetes集群和Prometheus 監控系統進行擴展開發。
  • K8s是由Google開發,並使用go語言進行開發的。

二、源碼准備

1.系統環境:
  • 操作系統:我們使用Linux作為k8s源碼分析和調試環境,fedora、centos、ubuntu都行,我這里使用fedora;
  • golang相關:
GOROOT=/usr/local/lib/golang
GOPATH=/root/go
go version go1.10.3 linux/amd64
2.源碼下載
mkdir -p /root/go/src/k8s.io
cd /root/go/src/k8s.io/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kubernetes/kubernetes.git
  • 目錄展示:

  • 主要目錄:

目錄名 功能
cmd 每個組件代碼入口(main函數)
pkg 各個組件的具體功能實現
staging 已經分庫的項目
vendor 依賴
3.IDE
  • 通過學校郵箱申請JetBrains的教育賬號,通過Goland看代碼:

三、go語言特點及命名規范

1.go語言特點

GO語言的關鍵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 並發與協程
  • 基於消息傳遞的通信方式
  • 豐富實用的內置數據類型
  • 函數多返回值
  • defer機制
  • 反射(reflect)
  • 高性能HTTP Server
  • 工程管理
  • 編程規范
2.相關規范
  • package名字
    保持package的名字和目錄保持一致,盡量采取有意義的包名,簡短,有意義,盡量和標准庫不要沖突。

  • import 規范
    import在多行的情況下,自動工具會自動幫你格式化,但是我們這里還是規范一下import的一些規范,如果你在一個文件里面引入了一個package,還是建議采用如下格式:

import (
    "fmt"
)

如果你的包引入了三種類型的包,標准庫包,程序內部包,第三方包,建議采用如下方式進行組織你的包:

import (
    "strings"

    "myproject/models"
    "myproject/controller"

    "github.com/mysql"
)   

有順序的引入包,不同的類型采用空格分離,第一種實標准庫,第二是項目包,第三是第三方包。在項目中不要使用相對路徑引入包:

// 這是不好的導入
import “../pkg”

// 這是正確的做法
import “github.com/tx23/pkg”
  • 變量申明
    變量名采用駝峰標准,不要使用_來命名變量名,多個變量申明放在一起
    在函數外部申明必須使用var,不要采用:=,容易踩到變量的作用域的問題。
var (
    Found bool
    count int
)
  • 自定義類型的string循環問題
    如果自定義的類型定義了String方法,那么在打印的時候會產生隱藏的一些bug。
type MyInt int
func (m MyInt) String() string { 
    return fmt.Sprint(m)   //BUG:死循環
}

func(m MyInt) String() string { 
    return fmt.Sprint(int(m))   //這是安全的,因為我們內部進行了類型轉換
}
  • 避免返回命名的參數
    如果你的函數很短小,少於10行代碼,那么可以使用,不然請直接使用類型,因為如果使用命名變量很容易引起隱藏的bug。
func Foo(a int, b int) (string, ok){

}

當然如果是有多個相同類型的參數返回,那么命名參數可能更清晰。

func (f *Foo) Location() (float64, float64, error)

  • 錯誤處理
    錯誤處理的原則就是不能丟棄任何有返回err的調用,不要采用_丟棄,必須全部處理。接收到錯誤,要么返回err,要么實在不行就panic,或者使用log記錄下來,error的信息不要采用大寫字母,盡量保持你的錯誤簡短,但是要足夠表達你的錯誤的意思。

  • 注意閉包的調用
    在循環中調用函數或者goroutine方法,一定要采用顯示的變量調用,不要再閉包函數里面調用循環的參數

fori:=0;i<limit;i++{
    go func(){ DoSomething(i) }() //錯誤的做法
    go func(i int){ DoSomething(i) }(i)//正確的做法
}
  • 在邏輯處理中禁用panic
    在main包中只有當實在不可運行的情況采用panic,例如文件無法打開,數據庫無法連接導致程序無法正常運行,但是對於其他的package對外的接口不能有panic,只能在包內采用。強烈建議在main包中使用log.Fatal來記錄錯誤,這樣就可以由log來結束程序。

  • struct規范
    struct申明和初始化格式采用多行:
    定義如下:

type User struct{
    Username  string
    Email     string
}

初始化如下:

u := User{
    Username: "astaxie",
    Email:    "astaxie@gmail.com",
}
  • recieved是值類型還是指針類型
    到底是采用值類型還是指針類型主要參考如下原則:
func(w Win) Tally(playerPlayer)int    //w不會有任何改變 
func(w *Win) Tally(playerPlayer)int    //w會改變數據

更多的請參考:
https://code.google.com/p/go-wiki/wiki/CodeReviewComments#Receiver_Type

  • 帶mutex的struct必須是指針receivers
    如果你定義的struct中帶有mutex,那么你的receivers必須是指針

參考資料:
https://code.google.com/p/go-wiki/wiki/CodeReviewComments
http://golang.org/doc/effective_go.html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