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PMI 分析手冊》


讀《PMI 分析手冊》

官方 PMI 基本概況

中國官方 PMI 由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兩家機構的名義對外發布。

官方制造業 PMI

統計部門沒有公布具體的樣本企業名單,市場主流觀點認為,以大中型制造業央企、國企為主,小型企業和民企的比例低。

每個月的制造業 PMI,實際上反映的是上個月 26 號到當月 25 日,制造業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並非完全是當月的。

制造業 PMI 分類指數

制造業 PMI 的 13 個分類指數

PMI 分類指數 意義
生產 本月主要產品的生產量
新訂單 本月來自客戶的產品訂貨數量
原材料庫存 目前主要原材料(含零部件)的庫存數量
從業人員 目前主要生產經營人員的數量
供應商配送時間 本月主要供應商的交貨時間
新出口訂單 本月用於出口的產品訂貨數量
進口 本月主要原材料(含零部件)的進口數量
采購量 本月主要原材料(含零部件)的采購數量
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 本月主要原材料(含零部件)的平均購進價格
出廠價格 本月主要產品的平均出廠價格
產成品庫存 目前主要產品的產成品庫存數量
在手訂單 目前存有但尚未交付客戶的產品訂貨數量
生產經營活動預期 未來 3 個月內生產經營活動整體水平預計

每個分類指數都采用擴散指數方法計算,即正向回答的企業個數百分比加上回答不變百分比的一半,計算公式為:

制造業 PMI 分類指數 = “增加”選項的百分比 + “持平”選項的百分比 × 0.5

其中,供應商配送時間是逆指數,意思是說這個指標的變化方向與經濟增長的方向相反。當供應商配送時間上升時,經濟增長速度放緩。

制造業 PMI

制造業 PMI 是個綜合指數,由生產、新訂單、原材料庫存、從業人員、供應商配送時間 5 個分類指數加權平均而成。

制造業 PMI = 新訂單指數 × 30% + 
            生產指數 × 25% + 
            從業人員指數 × 20% + 
            (100 - 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 × 15% + 
            主要原材料庫存 × 10%

官方非制造業 PMI

各月非制造業 PMI,反映的是非制造業在上月 26 日到當月 25 日的生產經營情況。

非制造業 PMI 分類指數

非制造業 PMI 的 10 個分類指數

PMI 分類指數 意義
商務活動 本月完成的業務活動總量,可以根據客戶數、銷售量、工程量或者完成投資等實物量進行綜合評價
新訂單 本月簽訂的服務、生產訂貨合同或收到的其他形式需求總量
新出口訂單 本月與國(境)外企業簽訂的服務、生產訂貨合同或收到的其他形式需求總量
在手訂單 本月還沒有完成的業務量
存貨 本月原材料、在產品、半成品、產成品、商品以及周轉材料等,金融業等企業可以填“沒有”這一選項
投入品價格 本月經營活動或提供服務過程中購買的主要商品或服務等加權平均價格水平
銷售價格 本月提供的主要商品(或服務)銷售(或收費)的加權平均價格水平
從業人員 本月在企業工作並取得工資或其他形式勞動報酬的人員
供應商配送時間 本月收到的主要供應商交付商品(或服務)的時間
業務活動預期 本月企業對未來 3 個月業務活動整體水平的預計

每個分類指數都采用擴散指數方法計算:

非制造業 PMI 分類指數 = “增加”選項的百分比 + “持平”選項的百分比 × 0.5

非制造業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是逆指數,統計局公布的各個分類指數都是經過季調的。

綜合 PMI 產出指數

綜合 PMI 產出指數是制造業 PMI 和非制造業 PMI 的加權平均:

綜合 PMI 產出指數 = 制造業占 GDP 比重 × 制造業 PMI +
                  非制造業占 GDP 比重 × 非制造業 PMI

需要明確以下兩點:

  • PMI 是環比意義上的指標。因此,PMI 反映的是經濟相比於上個月是擴張還是收縮。
  • PMI 反映“量” 的變化,和“貨幣量” 無關。制造業 PMI 和非制造業 PMI 的各個分類指數,都是在問卷調查后,根據“增加”和“持平”的百分比加權平均后得到的。

PMI 分析框架

PMI 與經濟周期

當 PMI 高於 50 時,經濟總體在擴張;當 PMI 低於 50 時,經濟總體在收縮。

假定制造業 PMI 問卷調查樣本企業中,認為經濟擴張的比例為 a%,經濟收縮的比例為 b%,那么認為經濟狀況和上個月持平的比例為 (100 - a - b) %,根據定義,制造業 PMI = a + 0.5 × (100 - a - b) = 50 + 0.5 × (a - b),

  • 當 a = b 時,也就是認為經濟擴張和收縮的比例持平時,從統計意義上講經濟和上月相比沒有什么變化,此時 PMI = 50.
  • 當 a > b 時,即調查者里面認為經濟擴張的比例大於經濟收縮的比例,從統計的角度看可以認為經濟是在擴張的,這個時候 PMI > 50.

還可以細分為兩種情況:

  • 當月的 a - b,要比上個月的 a - b 大,也就是說這個月認為經濟擴張與經濟收縮兩個比例的差值,比上個月大,此時經濟在擴張,而且擴張的節奏在加快。反映在數據上就是,這個月的 PMI 在 50 之上,而且比上個月高,對應着經濟周期的“過熱”階段。
  • 當月的 a - b,要比上個月的 a - b 小,此時 PMI 雖然在 50 以上,但是要比前值小。直觀的理解是,雖然經濟仍在擴張,但是認為經濟擴張多於經濟收縮的人數,比上個月要少了,經濟擴張的節奏放緩,經濟處於“衰退”過程。

使用同樣的方法,可以分析 a < b,即 PMI 小於 50 的情況。

因此,可以把 PMI 的變化和經濟周期對應起來:

  • 當 PMI > 50,且比前值高時,經濟總體擴張,擴張的速度在加快,經濟過熱;
  • 當 PMI > 50,且比前值低時,雖然經濟仍處於擴張階段,但是擴張的節奏放緩了,經濟開始衰退;
  • 當 PMI < 50,且比前值高時,經濟雖然在收縮,但是在逐步好轉,經濟正在復蘇;
  • 當 PMI < 50,且比前值低時,經濟有加速收縮的趨勢,處於蕭條階段。

官方 PMI 分析

官方 PMI 中,制造業 PMI 用得最多。

生產指數

反映了制造業企業的生產情況。從近幾年的月度數據上看,有一定季節性,春節所在月份通常是年內低點,而高點多在二季度,與二季度是生產旺季相符。

有兩個觀測 PMI 生產情況的高頻指標,

  • 一個是 6 大發電集團日均耗煤量。從趨勢上看,月度平均的 6 大發電集團日均耗煤量和 PMI 生產分項有一定同步性。
  • 另一個是高爐開工率。2016 年之后因環保限產,兩者相關性開始減弱,但高爐開工率數據依然能為判斷 PMI 生產指數的變化方向提供一些參考。

新訂單指數

反映了內需。12 個月移動平均的 PMI 新訂單指數和名義 GDP 當季增速有一定相關性。PMI 新訂單指數和 PMI 生產指數的差可以近似看做是產出缺口,與 PPI 環比有一定同步性。

原材料庫存

由於原材料用於后續的生產,PMI 原材料庫存指數對 PMI 生產項有一定的領先性。

從業人員

但在做宏觀分析時,對這個指標的關注較少,因為它反映實際就業情況的能力較弱。

從事制造業的人口轉向其它行業,使得 PMI 從業人員指數位於榮枯線以下,但就業市場整體在好轉。預計這一趨勢還會持續,從業人員指數繼續成為制造業 PMI 的拖累項

供應商配送時間

這個指標指的是企業原材料的主要供應商,而非企業自己的供貨時間。當供應商配送時間上升時,經濟活動在放緩,因此在計算綜合 PMI 時需要做反向計算。

出廠價格指數

可以較為准確地判定 PPI 環比的變化方向,兩者基本是同步的。

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

同出廠價格指數一樣,PMI 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是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指數(PPIRM)環比的良好預測指標。

新出口訂單

12 個月移動平均的 PMI 新出口訂單指數,對出口累計增速有一定領先性。

進口

PMI 進口訂單,可以看做是內需的體現之一,它與 PMI 新訂單指數在變化節奏上,具有很強的同步性。

在手訂單

指的是企業已經承接了,但目前還沒有交付客戶的產品訂貨數量。從趨勢上看,它領先於 PMI 生產指數的變動。

生產經營活動預期

這個指數體現了制造業企業對未來 3 個月內生產經營活動整體水平預計,多數時間在 50 以上,而且波動比較大。

參考研報

  • 《PMI 分析手冊》(聯訊證券)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