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常考各類排序算法總結.(c#)


前言

面試以及考試過程中必會出現一道排序算法面試題,為了加深對排序算法的理解,在此我對各種排序算法做個總結歸納。

1、冒泡排序算法(BubbleSort)

1.1 算法描述

(1)比較相鄰的元素。如果第一個比第二個大,就交換他們兩個。

(2)對每一對相鄰元素做同樣的工作,從開始第一對到結尾的最后一對。在這一點,最后的元素應該會是最大的數。

(3)針對所有的元素重復以上的步驟,除了最后一個。

(4)持續每次對越來越少的元素重復上面的步驟,直到沒有任何一對數字需要比較。

  最好時間復雜度O(n) 最壞時間復雜度O(n2)

1.2 動圖演示

1.3 C#代碼實現

public Class SortDemo
{
     public void BubbleSort(int[] arr)
     {
            int temp=0;
          //需要走arr.Length-1 趟
           for(int i=0;i<arr.Length-1;i++)
           {
                 //每一趟需要比較次數
                 for(int j=0,j<arr.Length-i-1;j++)
                 {
                     //升序排序
                      if(arr[j]>arr[j+1])
                      {
                               temp=arr[j];//將較大的變量保存在臨時變量
                               arr[j]=arr[j+1];
                               arr[j+1]=temp;
                       }   
                 }
            }
         
     }
}

 

2、直接插入排序(InsertionSort)

2.1 算法描述

(1)從第一個元素開始,該元素可以認為已經被排序;

(2)取出下一個元素,在已經排序的元素序列中從后向前掃描;

(3)如果該元素(已排序)大於新元素,將該元素移到下一位置;

(4)重復步驟3,直到找到已排序的元素小於或者等於新元素的位置;

(5) 將新元素插入到該位置后;

(6)重復步驟2~5。

2.2 動圖演示

2.3 C#代碼實現

public Class SortDemo
{
      public void InsertionSort(int[] arr)
      {
             int temp=0;
             //遍歷待插入的數(從第二位開始)
             for(int i=1;i<arr.Length;i++)
             {
            temp=arr[i];//待插入的數
            int j=i-1;//(j為已排序的待插入的位置序號)
//若已排序的數大於待插入數,則往后移一位 while(j>=0&&arr[j]>temp) { arr[j+1]=arr[j]; j--; } arr[j+1]=temp;//將待插入的數放入插入位置 } } }

3、選擇排序(SelectionSort)

3.1 算法描述

 選擇排序(Selection-sort)是一種簡單直觀的排序算法。它的工作原理:首先在未排序序列中找到最小(大)元素,存放到排序序列的起始位置,然后,再從剩余未排序元素中繼續尋找最小(大)元素,然后放到已排序序列的末尾。以此類推,直到所有元素均排序完畢。 

(1)初始狀態:無序區為R[1..n],有序區為空;

(2)第i趟排序(i=1,2,3…n-1)開始時,當前有序區和無序區分別為R[1..i-1]和R(i..n)。該趟排序從當前無序區中-選出關鍵字最小的記錄 R[k],將它與無序區的第1個記錄R交換,使R[1..i]和R[i+1..n)分別變為記錄個數增加1個的新有序區和記錄個數減少1個的新無序區;

(3)n-1趟結束,數組有序化了。

3.2 動圖演示

3.3 C#代碼實現

public void SelectionSort(int[] arr)
     {
int temp; for(int i=0;i<arr.Length-1;i++)
{
int minVal=arr[i];
int minIndex=i;
for(int j=i+1;j<arr.Length;j++)
{
if(minVal>arr[j])
{
minVal=arr[j];
minIndex=j;
}
}
temp=arr[i];
arr[i]=minVal;
arr[minIndex]=temp;
} } }

 4、快速排序(QuickSort)

4.1 算法描述

(1)從數列中挑出一個元素,稱為 “基准”(pivot);

(2)重新排序數列,所有元素比基准值小的擺放在基准前面,所有元素比基准值大的擺在基准的后面(相同的數可以到任一邊)。在這個分區退出之后,該基准就處於數列的中間位置。這個稱為分區(partition)操作;

(3)遞歸地(recursive)把小於基准值元素的子數列和大於基准值元素的子數列排序。

   快速排序法是采用遞歸的方式對待排序的數列進行若干次的操作,每次操作使得被操作的數列部分以某個元素為分界值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小於該分界值,另一部分大於該分界值.該分界值一般被稱為"樞軸". 一般先以左邊第一個數作為分界值,將數列按該分界值分成左右兩 部分,左邊部分小於該分界值,右邊部分大於該分界值,然后再對左右兩部分做重復的操作,直到最后完成排序。

  以數列 14,11,25,37,9,28 為例,詳細描述執行一趟快速排序的算法:

      1,選擇待排序數列的樞軸,一般以數列的首元素作為樞軸.此數列中,我們選擇首元素14作為樞軸,nPivot = 14.

      2,設定兩個指針 i 和 j ,分別指向數列的首元素和尾元素. i 指向首元素14, j 指向尾元素28.示意圖如下:

               

      3,向前移動尾指針 j ,使其指向從數列尾部算起首個小於樞軸(即14)的元素,並將該元素置換到頭指針 i 指向的位置._nArray[i] =_nArray[j].示意圖如下:

         

      首次執行該操作時 i 指針指向處的值實際上就是樞軸的值,此處的操作可以理解為 i 指針指向處的值已在之前被置換到樞軸中,此時, i 指向處已經是一個空位,在此時用找到的小於樞軸的元素填在此處.

      4,向后移動頭指針 i ,使其指向從數列頭部算起首個大於樞軸(即14)的元素,並將該元素置換到尾指針 j 指向的位置._nArray[j] =_nArray[i].示意圖如下:

               

      此處同樣可以理解為 j 指針指向處的值已在上一步操作中置換了出去. j 處已是一個空位.

      5,如此重復執行步驟3和步驟4,直至 i==j 時結束該循環.

      6,退出了該循環后, i 與 j 必定指向同一位置.在該位置的前部元素,其值均小於樞軸.而在該位置的后部元素,其值均大於樞軸.顯而易見,此時 i 和 j 同時指向的位置就應該是樞軸的"新家"._nArray[i]=nPivot.如下圖:

               

      至此,一趟排序結束.待排序數列的首元素將該數列分成了比其小和比其大的兩部分.如下圖:

         

      接着,我們對這一大一小兩部分子數列執行相同的排序操作.

      如此"遞歸",直至對整個數列完成排序操作.

4.2 動圖演示

4.3 c#代碼實現

class Program
{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onsole.WriteLine("請輸入待排序數列(以\",\"分割):");
        int[] arr = new int[] { 10, 11, 44, 9, 8, 19, 45, 20, 24, 11, 3, 7 };
        Sort(arr, 0, arr.Length - 1);
        foreach (var i in arr)
        {
         Console.WriteLine(i.ToString());
        }
       }

/// <summary>
/// 排序
/// </summary>
/// <param name="array">要排序的數組</param>
/// <param name="low">下標開始位置,向右查找</param>
/// <param name="high">下標開始位置,向左查找</param>
public static void Sort(int[] array, int low, int high)
{
  if (low >= high)
   return;
  //完成一次單元排序
  int index = SortUnit(array, low, high);
  //遞歸調用,對左邊部分的數組進行單元排序
  Sort(array, low, index - 1);
  //遞歸調用,對右邊部分的數組進行單元排序
  Sort(array, index + 1, high);
}

 /// <summary>

/// 單元排序

/// </summary>
/// <param name="array">要排序的數組</param>
/// <param name="low">下標開始位置,向右查找</param>
/// <param name="high">下標開始位置,向右查找</param>
/// <returns>每次單元排序的停止下標</returns>
public static int SortUnit(int[] array, int low, int high)
{
 int key = array[low];//基准數
  while (low < high)
  {
   //從high往前找小於或等於key的值
   while (low < high && array[high] > key)
     high--;
   //比key小開等的放左邊
   array[low] = array[high];
   //從low往后找大於key的值
   while (low < high && array[low] <= key)
    low++;
   //比key大的放右邊
   array[high] = array[low];
 }
//結束循環時,此時low等於high,左邊都小於或等於key,右邊都大於key。將key放在游標當前位置。
  array[low] = key;
  return high;
}

}

文章參考摘自:https://www.cnblogs.com/yundan/p/4022056.html   https://www.cnblogs.com/geduocoding/p/7097870.html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