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的初始化塊及執行過程詳解


問題:Java對象初始化方式主要有哪幾種?分別是什么?
針對上面的問題,想必大家腦海中首先浮現出的答案是構造器,沒錯,構造器是Java中常用的對象初始化方式。

還有一種與構造器作用非常相似的是初始化塊,它可以對Java對象進行初始化操作。下面主要闡述Java的初始化塊及執行過程。

Java初始化塊其實是Java類的成員之一,其語法格式如下:

[修飾符]{

  //初始化塊的可執行代碼

  ...

}

初始化塊的修飾符只能是static,使用static修飾符的初始化塊稱為靜態初始化塊,后面會介紹到。

下面通過一段程序代碼看看創建對象Dog時發生了什么。

 

public class Dog {

    //定義一個初始化塊
    {
        System.out.println("第一個初始化塊");
    }
    //定義第二個初始化塊
    {
        System.out.println("第二個初始化塊");
    }
    //定義無參的構造器
    public Dog() {
        System.out.println("Dog的無參構造器");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new Dog();
    }

}

運行結果為:

第一個初始化塊
第二個初始化塊
Dog的無參構造器

從運行結果可以看出:當創建一個Dog對象時,程序先執行初始化塊后執行構造器,而且兩個初始化的執行順序是按照前后順序執行的。

由於初始化塊只在創建Java對象時隱士的執行(所有的初始化塊全部執行),為了讓程序更加的簡潔和可讀性更強,一般一個類里最多只有一個初始化塊。

既然初始化塊和構造器都是創建對象的時候執行,那么它們有什么區別呢?
從某種程度上來看,初始化塊是構造器的補充,與構造器不同的是,初始化塊是一段固定執行的代碼,不能接收任何的參數,而構造器是可以接收參數的。如果程序中有兩個構造器,並且它們有公共的無需接收參數的代碼,則可以把這些相同的公共代碼放到初始化塊中,提高代碼的可維護性。

當普通初始化塊被static修飾時,則這個初始化塊就是靜態初始化塊,也被稱為類初始化塊。

普通初始化塊負責對對象進行初始化,而靜態初始化塊負責對類進行初始化,所以靜態初始化塊總是比普通初始化塊先執行。

靜態初始化塊通常用於對類變量執行初始化處理,不能對實例變量進行初始化處理。

靜態初始化塊也是類的靜態成員,仍然需要遵循靜態成員不能訪問非靜態成員的規則,包括不能訪問實例變量和實例方法。

初始化塊執行的時候會一直上溯到java.lang.Object類,先執行Object的初始化塊,再執行其父類的初始化塊...最后才執行該類自己的初始化塊。

下面看下這段代碼的執行順序結果:

class Biology{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Biology的靜態初始化塊");
    }
    {
        System.out.println("Biology的普通初始化塊");
    }
    public Biology(){
        System.out.println("Biology的無參構造器");
    }
}

class Animal extends Biology{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Animal的靜態初始化塊");
    }
    {
        System.out.println("Animal的普通初始化塊");
    }
    public Animal(){
        System.out.println("Animal的無參構造器");
    }
    public Animal(String name){
        this();//調用同類中的重載構造器
        System.out.println("Animal的帶參構造器,name="+name);
    }
}

class Cat extends Animal{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Cat的靜態初始化塊");
    }
    {
        System.out.println("Cat的普通初始化塊");
    }
    public Cat(){
        //調用父類中帶參數的構造器
        super("Java典籍");
        System.out.println("Cat的無參構造器");
    }
}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new Cat();
        System.out.println("=========");
        new Cat();
    }

}

執行結果如下:

Biology的靜態初始化塊
Animal的靜態初始化塊
Cat的靜態初始化塊
Biology的普通初始化塊
Biology的無參構造器
Animal的普通初始化塊
Animal的無參構造器
Animal的帶參構造器,name=Java典籍
Cat的普通初始化塊
Cat的無參構造器
=========
Biology的普通初始化塊
Biology的無參構造器
Animal的普通初始化塊
Animal的無參構造器
Animal的帶參構造器,name=Java典籍
Cat的普通初始化塊
Cat的無參構造器

從上面的執行結果來看,第一次創建Cat對象時,由於系統還未有Cat對象,因此需要先加載並初始化Cat類,初始化Cat類會先執行其頂層父類的靜態初始化塊,再執行其直接父類的靜態初始化塊,最后才執行其本身的靜態初始化塊。

一旦Cat類初始化成功后,其在虛擬機中一直存在,當第二次再創建Cat對象時 無需再對Cat類進行初始化。

綜上,一個類初始化的執行順序為:父類靜態初始化塊,該類靜態初始化塊,父類普通初始化塊,父類構造器,該類普通初始化塊,該類構造器。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Java典籍】,收看更多Java技術干貨!關注即送java全套資料一份

   ▼微信掃一掃下圖↓↓↓二維碼關注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