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dd 作用是用指定大小的塊拷貝一個文件,並在拷貝的同時進行指定的轉換。
用法:dd [option]
if=輸入文件(或者設備名稱)
of=輸出文件(或設備名稱)
ibs=bytes 一次讀取bytes字節,也就是讀入緩存區的字節數
obs=bytes 一次寫入bytes字節,也就是寫入緩存區的字節數
bs=bytes 同時設置讀/寫緩存區的字節數(就是同時設置ibs和obs)
count=blocks 只拷貝輸入的blocks塊
例:dd if=/dev/zero of=/dev/new bs=1M count=128
2.fdisk 磁盤分區管理工具(小於2T)
用法:fdisk [option] 設備名稱
-l 查看分區情況
fdisk 不使用參數時進入交互式界面
h 查看幫助
n 新建一個分區
e 擴展分區(最多只能有一個擴展分區)
p 主分區(做多可以有四個)
d 刪除分區
l 查看磁盤所有的格式類型
p 查看分區情況
t 修改磁盤的格式
q 不保存退出
w 保存並退出
例:fdisk /dev/sda
n
e
4
回車
+4G
p
w
3.parted 分區工具(大於2T)
用法:parted [option] 設備名稱
例:Parted /dev/sdb
help 查看相關的命令
mklabel gpt 將分區類型改為gpt(修改分區格式)
yes
mkpart primary 0 10 划分主分區(單位:M)
ignore
mkpart primary linux-swap 11 21 划分交換分區
ignore
mkpart logical ext4 22 32 划分邏輯分區
ignore
p 查看
rm 刪除
4.partprobe 把分區表的修改變化通知給內核
用法:partprobe 設備名稱
Linux7或者Linux5以及5以下的版本用partprobe
Linux6改名為partx
例:psrtprobe/partx /dev/sda
5.mkfs 格式化創建文件系統(創建分區以后,需要格式化才能寫入數據)
用法:mkfs [option] 設備名稱
-b 指定block
-t 指定文件系統
例:mkfs -t ext4(等同於mkfs.ext4) -b 1M
6.mkswap 格式化swap分區
用法:mkswap 設備名稱
swap分區的創建方法:通常創建一個普通的分區,然后使用mkswap格式化為swap分區格式
例:mkswap /dev/sda
7.swapon/swapoff 使用swap或者關掉swap
用法:swapon/swapoff 設備名稱
例:swapon/swapoff /dev/sda
8.mount 掛載文件系統
用法:mount [option] 設備名稱
例:mount /dev/sr0 /mnt/
9.umount 卸載
用法:umount [option] 設備名稱
例:umount /dev/sr0 /mnt
10.df 查看磁盤信息
用法:df [option] [設備名稱]
-i 查看inode
-T 查看文件系統類型
-h 人類可讀
例:df -iTh /dev/sda
11.dumpe2fs 查看ext文件系統的信息
用法:dumpe2fs [option] 設備名稱
-o superblock 查看超級快的信息
-o blocksize 查看block的信息
例:dumpe2fs /dev/sda
12.fsck (e2fsck) 檢查並修復磁盤
注:好的磁盤不要用
用法:fsck [option] 設備名稱
-t : 給定檔案系統的型式,若在 /etc/fstab 中已有定義或 kernel 本身已支援的則不需加上此參數
-s : 依序一個一個地執行 fsck 的指令來檢查
-A : 對/etc/fstab 中所有列出來的 partition 做檢查
-C : 顯示完整的檢查進度
-d : 列印 e2fsck 的 debug 結果
-p : 同時有 -A 條件時,同時有多個 fsck 的檢查一起執行
-R : 同時有 -A 條件時,省略 / 不檢查
-V : 詳細顯示模式
-y : 預先設定所有檢查時的問題均回答[是]
-a : 如果檢查有錯則自動修復
-r : 如果檢查有錯則由使用者回答是否修復
例:fsck -t ext4 /dev/s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