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位游客關於C城的日志:
C城環水依山,溝多坡陡,特殊的地形造就了它獨特而多樣的交通。纜車、橫跨兩江的客運索道,溝通上下半城的客運電(扶)梯,還有跨過長江、沿江蔓延、穿過樓道的輕軌……
“妹子,你們現在來我們這里可是方便得多啦。”一個火鍋店老板跟我說,“你看看我們這里的地形條件,當年沒客運電梯,沒輕軌的時候,大家都是爬坡上坎,稍微走遠一點去逛個街,買個東西都麻煩得很呢。”
索道是C城的特色交通,它建在立體的山水間,讓乘客在驚喜刺激中欣賞了這里山環水擁的美景。乘坐跨江索道的最佳時間是晚上,坐在車里可以看到燈火輝煌的市中心半島。(滿足觀景需求)
大扶梯當然不能錯過,它承載着C城的記憶,是連接這座城市上下半城的交通工具:從火車站出來,橫穿馬路,直接走地下通道,就可以乘坐亞洲最長的坡地扶梯。像我這樣初到C城的游客,確實好好感受了一下這地方特色濃郁的交通。K路電梯建於1986年,是國內首次將市內電梯用於城市公共交通。這個電梯高11層,曾經出現在C城造的火柴盒上,算得上是C城的標志之一。
最最不能略過的,當然是輕軌。C城的輕軌相當魔幻:它越過山嶺,跨過長江,沿江蜿蜓,穿過樓道,真的是一站一種風景。
“好多人都以為地上跑的是輕軌,地下跑的就是地鐵。才不是呢!”C城交通志願者張大媽,一直以本地的輕軌為驕傲,“輕軌是載客量小,但移動速度快的軌道交通工具;它有自己的運行軌道,但不一定要與其他車輛隔離。重軌,即地鐵,它載客量大,運行高速,獨立於其他交通工具。”C城的輕軌采用跨座式單軌,噪音僅60分貝,所以即使穿樓而過,也不會影響周邊居民的正常生活。依山而建的軌道,經常會有大的彎道,最大的彎道接近90度,乘坐輕軌猶如在坐過山車一樣。慶幸的是它並沒有過山車那么快,還是很平穩的。這引得不少攝影達人爭先到訪。1號線輕軌的X站被修建成了一個“森林城堡”。N站是2號線與3號線的換乘站點,位於城中心,有着長長的玻璃長廊,是眺望江景的好去處。這里特別適合晚上去,五彩斑斕的燈光、波光粼粼的江面,真的可以觸景生情。
我還去了兩江匯合之處的碼頭,沿着高速公路去看沿途風景。“這些年路修好了,貨運、客運的生意都好多了。我們這里每個區、每個縣都有高速公路,大家來往方便,也有利於經濟的發展嘛。我們這里地形條件就這樣,財政收入也有限,能把交通搞成這樣,不容易啊。”
C城地形的復雜造就了建築的復雜,而地形復雜、建築復雜又決定了它交通建設的復雜和困難。這復雜程度,需要更多的成本和智慧。“天生如此,但再難也得搞好交通建設,我們唯有精衛填海、愚公移山。”C城交通主管部門的負責人曾這樣形容當地交通建設工作的艱難。
有人說C城是一座5D城市,它的交通向人們展示了,並讓人們融入了這座城市山水相依、燈火輝煌的風景,並且它本身就是風景。這些年C城成為“網紅”城市,引得各地的游客紛紛前來“打卡”領略。這其中,它的特色交通功不可沒。
如果說交通是一個城市寫在山川河流上的史書,那么C城書寫的內容,肯定是豐富而精彩的。為C城點贊!
根據給定資料2,談談你對划線部分“如果說交通是一個城市寫在山川河流上的史書,那么C城書寫的內容,肯定是豐富而精彩的”的理解。(20分)
要求:
(1)緊扣資料,觀點明確;
(2)邏輯清晰,語言准確;
(3)字數不超過300字。
思路:釋義+分析相關要素+總結評價
C城山水間特殊的地形造就了其獨特、多樣的交通,能方便群眾、發展經濟、記錄歷史和滿足審美需求,值得點贊。(析義)
豐富指交通方式多樣,如索道、客運電(扶)梯、輕軌、高速公路等。(解析豐富)
精彩體現在:1.景色美。索道讓乘客在驚險刺激中欣賞山水間美景;2.文化美。客運電(扶)梯長且高,首次將室內電梯用於公共交通,連接上下半城,承載城市記憶,是C城標志;3.技術優。輕軌越嶺跨江,沿江穿樓,采用跨座式單軌,噪音小,不擾民,多彎道卻平穩,能吸引游客,促進旅游業發展;4.管理建設好。地形復雜,財力有限,但高速公路卻四通八達,方便往來,利於經濟發展。(解釋精彩)
城市管理者需要投入成本和智慧,發揮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精神建設交通。(總結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