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對象數組
我們現在有一組對象,包含“name,value”等屬性,實現按照value對這些對象進行排序。
series:[
{name:'西安市',value:100},
{name:'威陽市',value:120},
{name:'延安市',value:80},
{name:'南洛市',value:90},
{name:'榆林市',value:130}
]
2.排序方法
實際上在於數組對象的sort方法。
Array.sort(fun)
fun是一個函數,排序根據這個函數返回值來進行判斷,如果返回值小於0表示兩個元素不需要交換位置,1表示要用交互位置,0表示相等,實際上<=0等效。
sort方法有兩個注意點:
- 會操作原始數組,經過操作后原始數組發生變化
- 默認排序按照字符編碼排序,例如,我們有下面的一個例子:
var arr1 = [14,23,11,6,87,67]; arr1.sort();// [11,14,23,6,67,87] 按字符而非數值排序
想要完成值比較排序,必須傳入sort參數(函數)進行規制制定:
function sortRule(a,b) { return a-b; // 如果a>=b,返回自然數,不用交換位置 } arr1.sort(sortRule);
但是,如果遇到每個元素並非是數值,而是對象,那應該怎么去處理呢?其實道理是一樣的,只不過我們要在規制函數中重新編寫一個適合對象的規制:
functon sortRule(a,b) { return a.value- b.value; }
當然,這樣寫只使用對象的value屬性,這是我們在明確知道要進行排序的對象數組的情況,倘若對象數組元素不存在value屬性,那就會報錯了,因此,你在撰寫自己的規則時,應該適用其他屬性規則判斷。
假如我們現在不規定按照哪一個屬性排序,比如除了value屬性,我們還有其他的屬性,希望能重復用這個算法,應該怎么辦呢?
function sortBy(props) { return function(a,b) { return a[props] - b[props]; } } arr1.sort(sortBy("value"));
沒錯,核心的代碼就這么簡單了。在這種想法下面,我們還可以做一個設想:假如value相等的情況下,我們是否可以其他屬性的大小排序輸出?
function sortBy(field1,field2) { return function(a,b) { if(a.field1 == b.field1) return a.field2 - b.field2; return a.field1 - b.field1; } } arr1.sort(sortBy("value","score"));
沒錯,其實也就這么簡單,甚至可以使用argments來獲取更多的參數,用以傳入更多的字段作為判斷條件。
參考原文:https://www.tangshuang.net/2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