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存儲器作為現代操作系統的存儲管理的一項重要技術,實現了內存擴充功能。
但該功能並不是從物理上實際的擴大內存的容量,而是邏輯上實現內存容量的擴充,讓用戶感覺到的內存容量比實際內存容量大的多
有的作業很大內存不夠就無法運行,或有大量作業,這樣只能在外存等待。
根本原因是內存不夠大,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加大內存。
另一種方法,就是從邏輯上擴充內存容量。
傳統存儲性管理方式
1、一次性,作業必須一次性的進入內存后才能開始運行,大作業無法在小內存設備運行
實際上,許多作業運行時,並不需要用到全部的程序和數據。
2、駐留性,作業被裝入內存后,整個作業一直駐留在內存中,其中任何部分都不會被換出,直到作業運行結束。
局部性原理:
程序在執行的時候,會呈現局部性規律,即在較短的時間內,程序的執行僅僅局限於某個部分,相應的它所訪問的存儲空間也局限於某個區域。
表現在時間局限性和空間局限性上
用戶看到自己程序能在系統中正常運行,用戶會任務內存比實際內存容量大得多,但這種感覺是虛的。
所謂虛擬存儲器是指具有請求調入功能和置換功能,能從邏輯上對內存擴充的一種存儲器系統。
其邏輯容量是外存容量和內存容量之和決定。
其運行速度接近內存,而價格又接近外存。
實際上虛擬機存儲器就是指的內存和外存。
虛擬存儲器的特征
多次行:一個作業不需要一次性裝入內存。
對換性:相對於常駐性,作業中的程序和數據不需要一直在內存。
虛擬性:邏輯上擴充了內存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