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用例包括:編號,用例名稱,測試背景,前置條件,優先級,重要級,測試數據,測試步驟,預期結果,實際結果
測試用例每個公司都是不一樣的,這里只是簡單的模板,可以用來平常練習使用,下面我們一一講解一下這幾個名詞的意思
編號:編號具有唯一性、易識別性,由數字和字符組合成的字符串,如你可以簡單的用1做開始依次遞增。
規則:系統測試用例:產品編號-ST-系統測試項名-系統測試子項名-XXX
集成測試用例:產品編號-IT-集成測試項名-集成測試子項名-XXX
單元測試用例:產品編號-UT-單元測試項名-單元測試子項名-XXX
用例名稱:測試用例的概括,簡單的描述用例的出發點,關注點,原則上不能重復
測試背景:描述當前所處測試階段的,如測試登錄功能時,那么就是登錄功能已完善做的測試
前置條件:執行當前測試用例需要的前提條件,是后續步驟的先決條件。如:登錄賬號時,前置條件就是賬號已注冊
重要級:高:保證系統基本功能、核心業務、重要特性、實際使用頻率高的測試用例;
中:重要程度介於高和低之間的測試用例;
低:實際使用頻率不高、對系統業務功能影響不大的模塊或功能的測試用例。
實際工作還會有一個小版本叫做冒煙測試,是測試前的測試,如果沒有通過則直接退回給開發,主要確認新的版本是否存在致命性bug,功能可以正常運行(不會出現跑不通的狀況),不會影響下一輪的測試進行。
這里有一個前輩講冒煙測試:https://www.cnblogs.com/leipei2352/archive/2011/05/22/2053365.html
另外重要級看頻率,功能失效對用戶的影響程度划分,比如一個正確賬號密碼,和錯誤賬號密碼,錯誤賬號密碼明顯不大會出現重要級應該為低,但是在登錄過程中如果失效造成的影響較大,所以為高級
優先級:分為立即解決P1、高優先級P2、正常排隊P3、低優先級P4,優先級高的快速處理,低的慢處理。當然這里的優先級和重要級沒有聯系,可能高重要級是低優先級。
分配流程:1)把你所有功能性驗證(或基本路徑(Happy Path))的測試標注為高優先級別
2)把你所有錯誤和邊界值或確認測試標注為中優先級別
3)把你所有錯誤和邊界值或確認測試標注為中優先級別
這里摘取網上一小段內容,詳細可以查看:https://wenku.baidu.com/view/f28003335f0e7cd1842536b0.html
測試數據:這個好理解,利用等價類和邊界值對要測試的數據進行編寫就行,如登錄測試,既要給出正確的賬號密碼,也要給出錯誤的賬號密碼
測試步驟:1)要有條有理,一般分1,2,3步驟來寫
2)需要在步驟中描述操作環境等信息
3)詳細描述測試過程,言簡意賅
預期結果:應該出現的結果,使用錯誤的賬號登錄,應填寫的結果為提示使用正確的賬號密碼登錄
實際結果:實際出現的結果,上例中如果輸出的是登錄成功,那么填寫登錄成功,即使使用的錯誤的賬號
題外
什么情況下開始寫測試用例呢?
當客戶整理出需求分析文檔或者開發人員把項目開發出來,給我們系統文檔、部署環境或數據庫結構等,我們根據這些文檔來開始設計和編寫測試用例。切記,編寫測試用例一定要以需求為參考!
好用例標准:5C原則
Clear:清晰的,用例的描述要清晰易懂,不要有歧義
Concise:簡潔的,用例描述不要太啰嗦
Complete:完整的,用例內容是完整的,不能有缺失
Consistant:一致的,用例的格式一致
Correct:正確的,用例的內容要正確無誤
下面是我拿的網上的例子可以作為參考